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2月27日> 总第1100期 > 21 > 新闻内容
孩子脾胃不和责任在家长
魏雅宁/整理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北京城市广播与北京市医药管理局合办的“健康加油站”节目近期邀请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歆做了一场关于儿童脾胃不和的讲座。

  专家简介

  李歆,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一个孩子,六个大人伺候着,生怕孩子亏嘴、缺营养,有什么好的都让孩子先吃,甚至还给孩子吃补品,这种过度关心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脾胃不和”,导致积食;另一个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只有农村的奶奶来照顾,平时吃饭不规律,搭配也不合理,同样也出现了“脾胃不和”的问题,孩子偏食、不爱吃饭,即使食欲可以却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我在门诊经常见到两种患儿,一种是能吃但身高体重增长不满意,一种是根本就没有什么食欲,我们可以说都与脾胃不和有关。据我门诊的粗略统计,脾胃不和的孩子差不多能占到中医消化门诊患儿总量的50%到60%。”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歆说,“孩子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去看病,无论是感冒发烧,食欲不振,还是便秘拉肚子等症状,医生经常会说是脾胃不和,其实,这里所说的脾胃不和,并不是某一种确切的疾病,而是由于饮食喂养的不当,导致了小儿的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引起了厌食、积滞,平时爱生病的一组中医的症候。”

  脾和胃为什么会不和?李歆从中医角度的解释是,脾是主运化的,它把营养物质吸收了以后,然后就化生为气血,而胃是主受纳的,你吃的东西,都要通过胃来消化,然后传到小肠,吸收营养,这两者的在功能上,虽然是不太一样,但彼此是互相影响的。

  李歆指出,孩子脾胃不和,主要是家长有三个“过度”:一是让孩子过度吃甜食、冷饮,觉得孩子这顿饭没有吃好吃饱,那就给一些自认为有营养的点心、蛋糕等,长此以往必然损伤脾胃,导致营养失衡,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二是过度捂着,中医认为,孩子都是纯阳体质,穿得过多捂出一身汗,又不知随时增减衣服,当环境温度改变,孩子特别容易患上感冒。三是吃得太饱,营养过剩。家长经常会把家里最有营养的食物甚至是补品喂给孩子,导致营养失衡。

  孩子的脾胃非常娇贵,而且自控能力弱,吃东西不知道饥饱,如果家长不能掌握科学的喂养知识,孩子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拒食、厌食,吃东西以后不消化,呕吐,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脾胃不和的症状,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关阅读

  早期发现:大便没规律,舌苔黄白厚有口气

  孩子有一段时间不爱吃饭了,吃饭不香了,大便也没有规律了,要么就是不成形,大便里头会混有不消化的东西,要么就是便秘;还有可能出现口气、口臭。

  再看下孩子的舌头,舌苔发白、黄而且很厚,舌质也很红。这些可能都是脾胃不和的征兆。

  学会预防:饮食要调理,看视频学捏脊

  在饮食上注意定时定量,粗细搭配,营养均衡。有积食症状的孩子不要再大鱼大肉了,饮食要清淡。厌食的孩子一定要戒掉零食、饮料、甜食,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这样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明确的好转的话,就应带孩子去看病了。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可以配合传统中医保健方法:捏脊疗法,建议家长有空的时候都学习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