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12月30日> 总第1085期 > 22 > 新闻内容
  医生别让患者做选择题
  健康时报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约记者 王懿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0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一张50年的看病欠条》(2013年10月10日3版)、《医生心中的伤与痛》(2013年1月28日3版)……2013年,健康时报刊发了不少焦点文章关注医患关系,受到多方好评。健康时报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约记者王懿辉说,这些文章真实客观、温暖感人,相信很多读者和他一样,看后更加了解医生群体。而他自己,也在工作的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医患相处的问题,要和大家分享。

  医师最好别让患者做选择题,而应该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信息,为患者提供一个明确的诊疗方向。这是我观察身边医生的工作后发现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的方法,它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来医院复诊的胰腺癌患者张先生,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徐近医生的术前谈话印象特别深——徐医生告诉他,先在肚子上打三个洞,用腹腔镜找到病灶,然后通过术中放疗,让射线直接照射肿瘤,这样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放疗的效果比外照射更佳。张先生说,他当时不知道这个方法是不是真那么好,但他知道医生在很诚恳地帮他找治病方法,让人心里踏实。

  现在我们的医生和患者谈话,大概分两种:一种是罗列治疗方案(尤其是一些大的治疗方案,比如手术等),一种是推荐治疗方案。前者似乎更符合现在的医疗环境,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医疗纠纷。然而后者似乎更能帮患者解决问题。我们普通人对疾病知之甚少,即便通过网络、媒体,对疾病诊治知识的获取也是一知半解。再加上患病之后,人很容易就没了方向,很难做出明智、有效的选择。如果这时医师还不能及时告诉患者一些明确的、具有方向性的信息,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造成医患不信任。

  记者特意来到胰腺肝胆外科,与患者一起听徐近医生为患者讲病情:“你看,你父亲的肿瘤就长在这里。”徐医生指着一幅生理解剖图,对一位坐着的男士说:“我们会从这个地方入手,对肿瘤进行手术切除,但切除之后,还有一些弥漫型的小病灶,我们会用放化疗解决。”男士又问了一些术后放化疗的问题,徐医师也都一一解答了。男士连连点头,看起来他们的沟通非常顺畅……

  患者不是医生,哪种治疗方案更适合他,医生最有发言权。医生最好就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向患者说清楚讲明白,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给他们一个清晰的诊疗方向,而不是让患者无所适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