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10月10日> 总第1062期 > 21 > 新闻内容
没有一劳永逸的健康秘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王宏才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健康时报的读者非常关注健康,然而很多读者反映,现在的健康信息太多太杂,实在不知道哪些该信哪些不该信。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宏才教授的健康理念也许能为您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一起看看!

 

  作者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健康科学大学客座教授。从事临床及中西医研究20余年,擅长内分泌 代谢等疾病的防治。

  糖尿病人在吃南瓜的问题上纠结;脂肪给人带来困惑;牛奶和豆浆到底哪个更保健……这些都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健康话题,但普通民众不可能人人具有专业知识,人们更多地希望能有一个简单、能够“一劳永逸”的结论,比如吃这个能长寿、吃那个能美容等。如果此时刚好有一个健康“秘诀”能够迎合我们的某种愿望,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深信不疑,道出这些所谓“秘诀”的人也因而就成了养生“专家”,风靡一时。

  殊不知,这些健康“秘诀”也许根本就没有被系统地评估过,根本就不是真理。而一些养生“专家”,根本就是知识结构尚不完善的人。

  酒似乎最能体现这种健康知识的“爱恨情仇”。15年前一次聚会,一位科学家劝我们不要喝酒,他给我们展示了被灌过很多酒的大白鼠的肝脏切片,显示醉酒后的肝脏损害得相当厉害。这是我听过的最有力的劝戒酒词,至少从那以后,我不再多喝酒了。

  后来,看到美国哈佛大学关于饮酒的一项研究,其结论完全出人意料:“滴酒不沾或极少喝酒的男性更容易患糖尿病”。还有一些与主流健康观唱反调的例子,比如丘吉尔对威士忌十分钟爱,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91岁的长寿老人。91岁即使在当代也是个了不起的长寿岁数。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鼓励大家饮酒,而是希望大家明白,并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健康“秘诀”。健康一定是种模式,但一定不是一种单一的模式。生命不仅有自己的生物起源、进化规律,而且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和习惯。只有在辩证的法则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健康。人们对脂肪的恐惧,其实来源于对实验室结果的机械评估;还有对胆固醇的担忧,虽然胆固醇是引起许多老年病的罪魁祸首,但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少了它我们的身体也不会健康。

  世上没有万能的灵丹妙药,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辩证的健康养生,应该是相对原则而非绝对原则。养生的方法和策略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因病症而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而下的保健方法只有与健康的思想、智慧和精神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古人说的“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如果你觉得这些太复杂了,那么不妨记住:想要健康就要多跟健康的人在一起,健康的人本身就是对适合自身的养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真实、最直观的诠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