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西红柿的品种成熟前颜色绿,不均匀(右),而我们吃的人工栽培的品种成熟前颜色白而均匀(左)。
图片来源:Hakan Aktas教授
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西红柿越来越没味了!不光是我们,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消费者也抱怨其味道大不如前了。
西红柿的老家在秘鲁和墨西哥,本来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吃起来又甜又酸、味道很鲜美。但随着人工种植面积增大、产量增多,西红柿的甜味越来越淡,特有的香味也逐渐消失了。
反季节?农药化肥?转基因?其实,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2012年6月,刊登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揭露,西红柿之所以越来越没味道,是因为“基因变异”。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为了使西红柿色泽均匀,当今长达几十年的新的栽培方式“摧毁”了一种能提高西红柿含糖量的基因——SlGLK2。
西红柿的口味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糖分、酸和挥发性化学物。别看野生西红柿颜色发绿,但因为它们携带有SlGLK2基因,味道可比颜色红润均匀的人工种植的西红柿好。这是因为SlGLK2基因增加了叶绿体的形成,叶绿体虽然使野生西红柿的颜色更绿,但它们捕获的光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吃起来味道酸甜可口。
上个世纪70年代,新的栽培方式产生的西红柿在欧美上市,其产量高、颜色鲜艳、又硬又结实,我国也逐渐引入了这种西红柿。但因为其糖分含量低,吃起来味道较差。而且,与老品种相比,这种西红柿的香味也减弱了。研究发现,其中的香叶醛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都低,这也是西红柿口感不好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些科学家不太赞同 “基因变异”的观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西红柿遗传学家David Francis就是其中一位,他认为:西红柿味道差的罪魁祸首是“提前采摘”的种植模式。
欧美很多大型超市的西红柿都是青涩时采摘的,贮存、运输过程中才慢慢变红的,这个过程会影响西红柿中的淀粉向糖转化,味道自然要差些。另外,西红柿味道差还与栽培的土壤、日照、降雨、种植的时间等许多因素有关。
对中国人来讲,口感是我们选择食物的首要指标。现在的西红柿越来越没味,这是事实,但作为一种富含番茄红素、果胶及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果蔬,它依然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希望大家不要太在意食物的口感,新鲜西红柿仍然是天然营养的好食材。
综合自《科学》杂志、《中国科学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记者文雯整理
相关阅读
生吃西红柿是白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西红柿可以生吃,但因为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的,生吃吸收率低,且需要破碎细胞壁才能释放出来,生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但生吃也不是白吃,不仅口感清凉,而且还可以补充Vc、钾等多种营养素。但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要控制食用量。
圣女果是转基因果蔬?
植物学博士史军:圣女果是转基因产品吗?不是!其实,圣女果才是最原始的西红柿品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驯化的品种,DNA序列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另一方面,转基因西红柿确实有,不过也不用担心,目前在西红柿中导入的基因只是为了延迟成熟时间,使其经得起长途跋涉的运输和后续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