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9月30日> 总第1061期 > 20 > 新闻内容
中医世家谈“养秋”
健康时报记者 马淑燕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近日,由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局和健康时报主办,同仁堂健康药业支持的中医秋季养生讲座在人民日报社举办。

  主讲专家:蒲志兰,妇科专家,副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之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有30多年临床经验。

  老人白露要防寒“秋分寒露夜,一夜寒一夜”。从秋天开始,阳气渐衰,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我们老年人,特别是有些久病的人,身体弱的人应该根据节气做好防护。

  “秋分后就正式进入了秋季,从处暑到秋分,似乎还有些夏天的影子,但到了白露以后就不一样了。”蒲志兰说,白露以后,北风增多,也就是贼风,背后来的贼风,防不胜防,容易伤人的阳气,老年人在秋天加个马甲护住背部这是很对的。白露过后,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晚上最好不要开窗睡觉,尤其是小孩子。”

  燥的冒火易伤肺 秋天来临,大家明显地感觉到气候变燥了。无论是鼻子、咽喉、皮肤都干得冒火。喝多少水,擦多少润肤霜都不管用。“天干物燥,要小心的可不仅是火烛,还有我们的肺。”蒲志兰讲到,燥为秋季的主气,燥过了头就被称为燥邪,最容易伤害的就是喜润恶燥的肺脏。

  秋天,人体内一般都会有夏季带来的热毒,加上秋燥伤了肺的阴液,就很容易出现口干、口苦、便秘等,还有些人常感冒伴有咳嗽,这就需要泻肺火。“我在临床上看过一个患者感冒咳嗽,自己吃了很久的通宣理肺丸都不见好,为什么?”蒲志兰说,“这是因为他没有分清温燥和凉燥。”

  温燥要选用养阴清肺膏、川贝枇杷膏等有清热润肺作用的中成药。凉燥则可选用杏苏止咳颗粒桑菊饮宣肺止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