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周炜,北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肌炎/皮肌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二、四上午、周三下午
疼了、痛了选止痛药,似乎总有“一用就灵”的效果。但选得不对、用得不对,往往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先生,就真正体会到这“一招不慎”的后果。60多岁的他,已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老病号了,没有到风湿病专科就诊规律用药,而在疼痛加重时去药店买止痛药吃。听邻居说,有一种叫消炎痛的药止痛效果很好,且价格便宜。就买来试试,效果还真不错,一吃下去,果然不疼了。从此,王先生也就与止疼片为伴了,只要一痛就吃几片。
但这药断断续续吃了一年多后,止痛效果似乎不那么好了,于是加大了剂量。今年年初,他觉得身体越来越不对劲,经常头晕、恶心,胃口也越来越差。一天上厕所,居然拉出黑便(消化道出血症状),才赶紧到医院。
北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周炜解释说,罪魁祸首就在老人长期服用的止痛片上。消炎痛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服用过的患者往往都能感觉有胃部不适。一方面是由于药品在胃部停留,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肠反应所致;另一方面主要是药物导致胃黏膜保护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无法对胃肠道起保护作用,且即便是在饭后服用这类镇痛药,也难以减轻胃肠损伤的症状。
如果风湿病患者,长期同时服用非甾体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风险就更高。糖皮质激素最常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多发肌炎和皮肌炎、血管炎等风湿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也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就是正常人群的2.1倍,糖皮质激素加上非甾体镇痛药后消化道风险就上升到8.5倍。这种镇痛药与糖皮质激素同时使用的情况在风湿科诊治的患者中相当常见。也就可能发生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不良事件。“镇痛药”对他们到底是治病还“致病”,需要慎重权衡利弊。
美国老年病学会指南建议,需长期服用镇痛药有胃肠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使用新一代非甾体镇痛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