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刘惠林,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理学疗法科主任
高血压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已是我国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前五种疾病;这些问题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久病卧床。要让老人重新行走起来,不妨借助“新拐杖”。
增高鞋垫:
帮助脚跟落地
接触过脑卒中康复期老人的人,都会对这类老人走路的姿势印象深刻。足不能背屈,行走时足尖下垂,落地时足尖先触地面,貌似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其实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对这类老人,推荐他们使用增高鞋垫。
刘惠林介绍,脑卒中后患侧下肢负重能力低下,患者失衡时多向患侧跌倒。使用增高鞋垫可提高患侧负重能力,这样的话,就会增加患者站立的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郑建玲对偏瘫患者的研究也证实,偏瘫患者静止站立时,穿鞋垫与不穿鞋垫的患侧全足负重与前后足的负重差别就很大,步行过程中也很明显。
一般用橡胶海绵制成的增高鞋垫,厚度根据患者足跟与地面的距离而定,加在运动鞋里面,也可选择鞋跟高度恰当的鞋。
弹力绷带:
改善膝关节负重
健身用的弹力绷带,也是偏瘫老人最有力的小伙伴。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张玉阁选取了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做康复治疗的25名偏瘫患者观察,发现偏瘫患者的患侧膝关节使用弹力绷带,可以改善患侧的负重能力,提高肌群间的协同作用并增强肌肉力量。而且,在患者膝关节周围缠绕弹力绷带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对跌倒的恐惧,更易于向患侧进行重心转移。
由于膝关节弹力绷带缠绕时,弹力绷带经过膝关节的位置不同,相应产生的力矩方向也不同,“以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弹力绷带的不同缠绕方法对纠正膝反张的作用。”刘惠林介绍说。
音乐播放器:
延长走路时间
对于偏瘫老人来说,走路的辅助工具都安上了,可怎么才能愿意多走点儿呢?除了自己内心对行走的渴望外,不妨试一试音乐疗法,这一古老却很简单的方法。
要说起原理,那就得从共振说起,音乐疗法是通过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使体内组织产生共振,配合音乐节奏肌肉也会进行收缩。这也就是听着音乐运动更易坚持的原因。
有人做过研究,无音乐环境,轻音乐环境和摇滚乐环境三种情况下,就步行距离而言,摇滚乐环境>轻音乐环境>无音乐环境。当然,对音乐的选择,还要看老年人的喜好,听得舒服很重要,这样既可帮助运动能力弱的老人改善运动能力,还能帮助老人舒缓精神压力。
相关阅读
促康复不妨择日出游
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朱镛连:一旦老人运动不便,其心情常有失落、悲观和抑郁感。可引导老人进行各种文娱活动,观看向疾病作斗争成功的人物电影或定时出游所在地的名胜古迹等,促使老人增强康复信心,增加生活乐趣和康复质量。
链接: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于9月14日至9月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融合、共享、发展——康复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