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8月01日> 总第1044期 > 21 > 新闻内容
输液防慢病基本没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吕志勤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1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健康时报近期刊文提醒输液风险(详见2013年5月6日健康时报2版),受到广泛关注。该条微博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累计转发近3万次。随后的头版评论文章《输液为何在中国大行其道?》(2013年5月20日1版)亦引发读者共鸣。“还应该提醒冬夏两次输液防慢病的患者,这事基本不靠谱。”滥用输液的危害,是一个老话题,本期再听听神经内科专家、北大医院吕志勤医生的观点!

  盛夏来临,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又开始就诊于各家医院,重复着做一件事:要求“输液”疏通血管,预防慢病,换取炎夏和下半年的平安。更有基层医院将其作为招徕患者的“法宝”。一年两次输液真的就这么神奇?

  首先让我们看疗效。常见的静脉途径疏通血管的药物一般是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扩张心脑血管动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药,如西药的川芎嗪、克林澳,中药制剂的复方丹参、苦碟子等。这些药除了给药途径是输液外,本质与口服药并无区别。也就是说,这些静脉制剂与口服药的疗效相当,只是起效更快,对于急性发病者有迅速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的作用。而对于慢性疾病,输液就成了“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再让我们看可行性,输一次液真的能管半年吗?肯定不是。不管什么药物,进入人体体内,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被代谢掉、失去疗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患病吃药,要一天吃两次、吃三次的原因。静脉制剂也不例外,其在我们体内起效的时间不过在数小时到数十小时之间,没有一个能维持半年!要想保证半年不发病,估计只能每天不间断输液才行。一年输两次液就保全年健康平安,其实是“画饼充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性问题。长期反复的静脉输液对血管的刺激伤害较大,针头刺入和药液的刺激会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容易引起静脉炎,严重的可以造成静脉血栓,继发引起新的血管病。有心脏病心衰的患者,过多过快的输液还会增加其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引起肢体浮肿或肺水肿。再者,静脉入药直接入血,没有胃肠道的缓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将是迅速严重的,可直接危及生命。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提醒大家:静脉输液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能救命,用不好能害命。对于心脑血管病,输液预防基本没用。在中国,任何一个权威的医学指南如“冠心病防治指南”、“脑卒中防治指南”、“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防治指南”等,都推荐口服药物治疗,而没有把静脉输液列在其中,这就非常说明问题了。每天坚持不懈地正确口服药物,才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真正有效方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办公室王超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

  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据2013年5月6日健康时报2版《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

  六类呼吸道疾病无需输液  呼吸科门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轻度到中度慢性阻碍性肺疾病和哮喘急性发作这六类疾病,多数患者通常是不需要输液的。据2011年1月10日健康时报23版《吊针泛滥到底是谁的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