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郑军,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擅长: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生长发育缓慢、胃痛腹痛等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六上午,周五下午,周四全天
还不到八点,很多爷爷奶奶就带着小孙子、小孙女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就诊,尤其是捏积室的门口,一大早已经人满为患。当日负责捏积的护士韩学芹介绍说,自己一般7点就过来了。因为捏积需要孩子空腹,等的时间长孩子该饿了。
记者看到,在捏积室显得很紧张的孩子多是第一次捏积,开始带着哭腔让护士阿姨慢慢捏,过一会儿发现不痛,就放松了下来,有的还咯咯直笑。
为什么会有“积”呢?“积”就是积证,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郑军介绍,小孩子脾胃娇弱,自己又不知寒热饥饱,吃饭易一次吃“顶”,日久则为积滞、积食。有“积”的孩子往往生长发育慢、瘦弱、个头小、营养不良,有的甚至会贫血。
在与患儿家属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知道孩子不吃饭或晚上哭闹不止可以来捏积。但捏积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所患的缺铁性贫血也有效果,则感到不解。
郑军主任解释,缺铁性贫血是一个病名,在这底下有属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就可以使用捏积疗法。有的孩子是单纯缺铁,补铁就可以了。但脾胃虚弱的孩子,一般吸收不好,铁就补不进去。因此,贫血老是好不了。先用捏积来调理脾胃,铁吸收好了,贫血也就解决了。
此外,很多患儿家长不清楚孩子食积咳嗽和反复感冒也与脾胃有关。郑军主任告诉记者,食积会化热,影响脾胃运化而生痰。痰热可使肺失宣降致使孩子出现咳嗽、发烧的症状。另外,脾胃虚弱的孩子抵抗力差,会反复感冒,也可通过捏积解决。
根据郑军主任介绍,冯氏捏积主要涉及膀胱经和督脉。从尾骨端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大椎穴,共捏六次,并且捏第四次的时候要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在两肾俞穴按摩2~3下。基本以推为主,用力要连续均匀。此外,在捏积的第四天清晨要口服“消积粉”,第五天捏后贴“化痞膏”于肚脐处,以便增强疗效。
捏积时,不要给孩子吃不好消化的东西,尤其是芸豆、螃蟹以及醋。“为什么不能吃醋?”不少家长疑惑地问。郑军主任解释,因为醋对脾胃正常运化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捏积时要注意忌食。
捏积室里,孩子们除了冯氏捏积以外还会配合小儿推拿。因为脾胃虚弱是一个较笼统的概念,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消化系统的疾病,表现出的症状有很多,比如腹胀、腹泻、便秘等。因此,在临床上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四肢、腹部、背处随证加减穴位。比如属于实证的小儿便秘,就要注重消导。
郑军在为小患者捏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