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7月25日> 总第1042期 > 20 > 新闻内容
孩子身高管起来
健康时报记者 陈 婧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5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7月6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的“2013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全国巡讲第六站走进福建省厦门市。

  受访专家:许立军,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儿童矮小症、性早熟、性发育异常、染色体疾病、儿童肥胖症、甲状腺疾病等小儿内分泌疾病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大夫,我们家孩子就是比别人长得慢点,是不是到了蹿一蹿的年纪,一切都好了?儿童发育不良应该不会有其他危害吧?”活动一开始,就有家长拉着孩子挤到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许立军面前询问。

  “那您就走进误区了,儿童发育不良不仅仅是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造成最终成人矮身材,还可导致成年后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危险增加。”

  听完许立军的话,不少家长都惊呆了,长得慢还会有糖尿病?“那怎么管好孩子的身高呢?”许立军在现场给家长们支了“三招”:一是了解正常儿童的生长规律,二是定期测量孩子身高并记录,三是抓住促进生长的四个要点。如果发现孩子生长偏离正常生长轨迹(即生长速度过快或过慢),要及时去生长发育专科就诊。

  量身高也有学问

  “很多家长觉得,量身高有什么难的,想起来了就让孩子往门框那一站,画一条线就完了。”许立军说,“真正需要监测数据的时候,才发现‘意识流’式的量身高不能系统记录孩子的生长状况。”看似简单的量身高,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首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监测的频率也不同。婴儿期(1~12月)需要每3个月测量一次,幼儿期(1~3岁)是每半年一次,从学龄前期(3~6岁)到青春期,一年一次就可以。

  其次,测量身高要注意细节。测量时间会影响结果,晨起时身高最高,经过一天的站立、行走后,身高降低,晚上身高最矮,卧床休息之后,身高也就恢复了。鉴于早晚测量身高有1~2厘米左右的误差,所以医院的儿科检查一般都是上午做,如果是下午测量的,大夫会特意在病历上注明。

  患有脊柱侧弯的孩子早上起床后身体最放松,身高也最高,这时测量最为准确。

  促进生长四要点

  “促进儿童生长的方法很简单,”许立军说,“做到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加强运动、心情愉快就可以了,过于积极或消极的态度都不可取。”

  营养均衡是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好比盖房子的材料,砖瓦钢筋都供上,房子才会盖得又快又好。

  都说孩子是睡着长的,但光睡好不一定就能长高,睡的时间段也有讲究。因为人体生长激素是脉冲式分泌的,最高峰值在晚上10点多,在这之前进入深睡眠,才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建议孩子在晚上九点半入睡,睡前不要做导致精神紧张的动作。

  运动对于儿童生长主要有四点好处,一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二是促进新陈代谢;三是改善孩子体质;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孩子的厌食症状,有胃口吃饭了,营养自然就改善了。

  原来,情绪还是通过吃饭和睡觉来影响孩子生长的。吃饭时受批评,孩子精神紧张,促进肾上腺激素分泌,会减少胃部供血和消化酶的分泌,影响胃口和消化吸收功能。而睡前挨批,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影响睡眠,对生长激素分泌起阻碍作用。

  相关阅读:

  为了调查厦门市5岁以下生长迟缓、贫血儿童的监测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等,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于2013年启动了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筛查项目。对5岁以下儿童每个月龄段取一定的样本量进行监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