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一到,三伏贴也开始火起来了,但在贴敷的各环节都要有所注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贴前:看好适应症 三伏贴不是人人适应。它以温里化痰药为主,主要针对虚寒性体质和病种。三伏贴根据成分不同而有所侧重,一般分三种,化痰型、补气和通痹型。对于虚寒体质(如脾肾阳虚、风寒湿痹)的人,可温肺祛痰、温经通痹,调节免疫力。但对于阴虚、实热等体质和病种,妊娠期妇女、皮肤病患者,及对贴敷药物过敏者就不太适合了。
贴中:坚持贴满四个伏 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分别是头伏、中伏、闰中伏和末伏,北京仁医堂医务部主任李进医生提醒,要充分利用伏天腠理疏松、阳气充盛的时机,按疗程贴敷,坚持贴完四个伏。并且建议选择每伏头三天,每十天一次,规律贴敷。但即便错过最佳时间,贴敷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贴后:到点儿马上揭 一般成人敷贴的时间在6~8小时,小儿及皮肤敏感者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并非贴药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便会适得其反。另外,伏天暑湿兼夹,衣着宜凉爽,敷贴后少活动,以免出汗多影响敷贴黏度。
链接: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儿科、呼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肺病科、皮肤科、眼科等科室;山东省中医院儿科;北京中医医院儿科、成人呼吸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呼吸科、推拿科均可以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