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叔叔家的弟弟陶然玩的时候一直翻我家的抽屉,恰好那个抽屉里面有针、螺丝钉、剪刀等尖利的东西。陶然的妈妈一直在制止陶然,陶然却充耳不闻。她连续说了6遍,简直像复读机一样:“陶然,把抽屉关上,小心扎着你的手,快点啊,快点关上,别动了!你没听见我的话呀,赶紧关上,扎着你的手会出血的……”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拖着长腔说了一句:“陶然,把抽屉关上!”结果,陶然痛快地答应了,并且马上关了抽屉。陶然的妈妈半开玩笑地说:“陶然欺负人,我说了6遍都不听,你说一遍就管用。”
平时,我非常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印象。我平时习惯和他们约定一个大致的行动范围,告诉他们哪些东西绝对不可以玩,比如厨房用具或者被子等。除此之外,我对他们保持观察而很少干涉。但我对于要制止的事情,一定会很有执行力。所以我一开口说话,孩子就知道,如果他不听,我必然会有进一步的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聊聊威望值,如果一个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值比较高,孩子就会顺从。这里的“顺从”指的是自愿服从,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写照。
至于怎么提高威望值,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有不同的方法。不过有两条是共同的:首先是家长的自律,其次是教育方法落实的精准性。
教育孩子,首先是自我教育。因此大人必须对自己有要求,做好孩子的榜样。教育成果的差别往往取决于过程中的精准程度。那些擅长教育孩子的家长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一切都点到为止。表面上看平淡无奇,但旁观者能体会到亲子之间那种无言的默契。
摘自《让孩子心悦诚服:亲子沟通的技巧和训练》杨杰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