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7月18日> 总第1040期 > 22 > 新闻内容
暑假陪孩子一起成长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8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

  ■西南大学心理教育教授郭成说,暑假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孩子觉得快乐。暑假应该是学生自由生长、个性成长的时间。比如孩子喜欢打游戏,不要一味阻止,要安排好节奏,让孩子自己制订计划,控制时间,发现游戏中有益的一面。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近日在首届中华母爱论坛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幸福经”:她透露,在女儿小的时候,不管自己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时间跟女儿单独相处,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希望女儿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

  陪孩子成长似乎成了现代白领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孩子小的时候忙着拼事业,找老人来带孩子;事业拼好了,想陪陪孩子,却发现孩子已经在一转身的工夫悄然长大了,再也回不去了。所以,这个暑假不妨放弃加班挣钱的时间,多陪陪孩子,陪他一起成长,这会是你们共同成长的经历和财富!

  自由:还给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

  有一次,我问桐桐最厌烦什么,她想都没想张口就答:“喝牛奶。”

  桐桐满眼期望地看着我说:“爸爸,我以后能不喝牛奶吗?像吃药一样!”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女儿抵触牛奶到了何种程度。

  “好,桐桐不想喝什么,以后我和妈妈绝不再强迫!”我立即回答。

  桐桐听后,高兴地舞着双手喊:“太好了,我以后再也不用喝牛奶啦,我自由啦。”

  听着“自由”两个字,我陷入了沉思。桐桐从小到现在,我们给过她多少自由?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独立,想拥有自由的心理也会更加强烈。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多留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才会拥有更多的快乐,才有可能会做得更好。

  交流:再忙也不能省略

  几年前,我拜访教育界一位前辈时,他说只有和孩子多交流,父母才会“懂”得孩子的需求。

  小时候,他父母工作很忙,有时连春节也要加班。但是父母和他有个“约定”,那就是不管多忙,父母每周都会挤出时间,和他进行几次交流。周一、三、五的晚上,父亲会抽出十分钟和他聊天;周二、四、六晚上,母亲和他聊。

  如果碰到他们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时,父母就会给他写信。他说:“记得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写给我的信时,心里快乐极了。”

  正是这种定期的沟通,让他和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遇到什么事情总是找父母商量。

  摘自《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成墨初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观察力:孩子超出你的想象

  记得女儿不到两岁的时候,我用童车推着她在街上散步,看到马路边一对鸽子正在交配。我当时就对女儿说:“看看,它们在打架呢。”谁知女儿用小手指着这对鸽子用中英混杂的语言高声纠正我:“一块kiss(接吻)!”她肯定观察到了我这个成人观察不到的东西。

  用个更直接的比喻,成人的智力像个手电筒,当准确地射到一件物体上时,这件物体的形态就非常清晰地显示出来。儿童的智力如同一盏灯笼,点亮以后光芒四射,周围的物体大致都能显现。这也是成人为什么越来越僵化、越来越不能接受新事物、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原因。

  摘自《参与孩子的成长:幼儿园的残酷战争》薛涌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压力:让孩子学会撒谎

  当你认定孩子会撒谎时,撒谎就一定会存在。当我们不这么认为的时候,它也就不存在了。

  很多父母认为,撒谎嘛,那一定是道德品质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有压力,就必然有谎言。

  有了压力,原本自然本真纯净的心,就会在压力下,渐渐扭曲、变形,当心灵扭曲变形的时候,所谓的道德问题、谎言,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没有压力,自然健康长大的孩子,心灵是自然本真纯净的,而在重重压力下长大的生命,心灵不可避免地扭曲和变形。所以,不要认为,压力才是教育,孩子有好有坏,不管教不行。但人性的规律告诉我们:没有压力,才是最好的教育。

  摘自《妈妈,请这样爱我》林巨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社

  名人育儿观

  陈道明的教女之严是非常出名的,但同时,他的教育之道也很独特。陈道明说:“我从不改造她,绝不强加。我给她定的指标特简单,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生活要快乐,第三是尽量学习好。”——著名演员陈道明

  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长,你一定要有成长的意愿。成长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同:你创造它,你活出它。我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著名主持人杨澜

  教养子女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我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会说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其他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

  摘自《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庞椿盈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