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最想知道日光性皮炎怎么预防!”“一到夏天,脚上就长小水泡。”“今年的蚊子毒,被叮了以后总好不了。”……日前,健康时报互动版随机访问了近二十位读者,请他们说说最想知道的夏季保健知识,许多朋友直呼皮肤健康。针对读者呼声最高的几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西医皮肤科专家,听听他们的建议!
日光性皮炎防为主
“老公一到夏天脖子上就一圈红疹,很痒,医生说是日光性皮炎。”北京市海淀区的张女士一听是健康时报搞调查,马上说出了家人的困扰。记者又问了几个读者和身边的朋友,发现为日光性皮炎所困的人不少。
“我们的皮肤会对夏季强烈的阳光产生一定的反应,皮肤白皙、光过敏的人会更明显,出现红色丘疹或成片的红斑,让人感觉瘙痒或灼痛,甚至水疱乃至糜烂。”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舒畅博士说,预防日光性皮炎,一要管住嘴,二要选对防晒霜。
对付日光性皮炎,预防在先。有此病史的人要少吃苋菜、欧芹、香菜等光敏性蔬菜以及柠檬、柑橘等水果。其次,宜用物理防晒霜,其成分中有“二氧化钛、氧化锌”或标注有“通过过敏性测试”等字样。“防晒霜的成分本身就可能对我们的皮肤造成刺激,物理防晒霜刺激较小。它含有的氧化锌具有抗菌和促愈合作用,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将氧化锌和凡士林配伍成的氧化锌软膏归为皮肤保护剂。”舒畅博士强调,对付较强的紫外线,要用高倍数的防晒霜,还要记得多涂几次。
在日光性皮炎的急性期,可将湿毛巾放入冰箱里冷藏一会,冰敷晒伤部位。还涂抹一些氧化锌软膏(部分医院、药房有售),它是治疗非渗出性皮炎的非激素类首选用药。症状严重者应就医。
脚掌水疱检测为先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的顾先生在电话里跟记者抱怨,“每年夏天脚掌就起水疱,特别痒,挑破了才好。都说是脚气,但涂脚气药没用!”记者又问了几位读者,发现有人也存在同样问题。有人在用白醋泡脚,试图“杀菌消毒”。
“其实这些读者可能是过敏性湿疹”,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皮肤性病科的孙占学博士判断。“脚气也有水疱型,二者常被混淆。一般大家都会涂抹达克宁等抗真菌药物,如果真是真菌感染,就误打误撞治好了;如果其实是过敏性湿疹,就耽误了诊治。”
孙占学博士建议,脚掌反复长水疱,最好去医院做个真菌检测,再对症治疗。“这个检测十分钟就能完成,非常简单。”不过夏季也确实是脚气高发的时期,患者可试试中医的小方子,杀菌止痒。取新鲜的马齿苋300克或黄柏100克,加水熬煮30分钟,待水温降至30多度(比体温略低)时泡脚。
蚊虫叮咬也防过敏 一到夏天,湖北省襄阳市的郑女士最烦的就是“孩子一被蚊子叮就长大疙瘩,挠破了还渗水,特别麻烦!”
对此,孙占学博士说最近门诊里“为虫所困”的人确实很多。“有位患者刚从南方旅游回来,手臂上起了约5厘米长、1厘米宽的大水疱,这就是蚊虫叮咬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孙博士介绍,郑女士的孩子可能也和这位患者一样,对蚊虫毒液过敏,被叮咬后瘙痒难忍。“这种情况光涂外用药是不够的,还要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开瑞坦等)进行抗过敏治疗。”
被蚊虫叮咬了,不要用力抓挠,以免加重炎症。可将六神丸(90粒)(7月1日健康时报3版《神奇的国宝中药》介绍过)碾碎倒入炉甘石洗剂(1瓶中),摇匀涂抹患处,止痒消肿效果不错。
专家提示:
出汗也是护肤方法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史飞提示,脓疱疮、毛囊炎(也称疖子)、脚气等都是夏季常见的皮肤问题,细菌或真菌感染是主要原因。夏季人体体温平均在37℃左右,身体微潮,大腿根部、手、脚等部位容易出汗,为真菌的孳生和蔓延提供了条件。喜欢躲在空调屋里的人们,应该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下,最好能做做有氧运动,让汗液顺畅排除,身心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