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7月04日> 总第1036期 > 01 > 新闻内容
不能让牧师来管和尚
陈其广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4日  查看次数:  

  是“中西医并重”还是通过“中西医融合”让西医来改造中医?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上世纪末以来尤为激烈尖锐。

  中医药源于农业文明,深刻认识到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直至人体各脏腑间都是互相关联的,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人类才能求得安康。中医治病采取的是整体、关联、互动的思维方式。而现代西方医药是工业革命后才发展起来的,致力于创制各种人造物质和人为手段来对待健康和疾病问题。而物理学、化学乃至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又为西方医药学的发展不断提供了技术路径和工具,使其越来越重视微观和局部,所以典型的治疗思维方式是靶向和线性的。

  中医药和西医药都是人类卫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工具,但由于哲学基础的差别所造成的认识路线和行为方法的区别,使他们成为两个非常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

  尽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要“发展现代医药和祖国传统医药”,党中央、国务院也一再重申“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但近代以来由于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否认人类认知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限性和渐进性,推崇机械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因此试图用管理西医药的思路和方法来管理中医药,造成了“牧师管和尚”的怪象。

  这种管理思路和方式遍布中医药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考核要求上,考“中医”的必须考西医的内容,而考西医的却完全不必考中医内容;读大专院校有关“中医药”的专业,本科学生要花同样多的时间分别学习西医和中医课程;对于药品管理,不考虑中药药材属于天然物,不同时节、地区、品种之间药材的化学成分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特点,拿以人工化学合成物为主要原料的西药为标准,要求“成分清晰、结构固定、质量稳定”;不承认历经中华民族用数千年的时间和亿万人的生命实践检验过的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却偏要用短时间内人为制定环境条件下大量动物的药毒药理实验作为基本依据;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于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中医西治”的思路和体制给中医药健康生存和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关各界包括中医药界自身都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必须考虑的至少有一点,那就是:既然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从哲学基点到认识路径、行为方法都非常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那就应该遵照各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来进行管理。事实上,从发达国家到周边国家,多数都是对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的。我们的改革,也应该从这一点入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