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的术前放疗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方法,但一直以来没有适合中国人体质的放疗方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顾晋教授领先的课题组历时十年,改良出治疗方案的“中国标准”,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结直肠疾病杂志》(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的官方杂志Disease of colon and rectum)上。
中低位直肠癌是指肛门以上10厘米左右的直肠中发生的恶性肿瘤,T3分期(肿瘤进展分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放疗是必要准备。“目前国际上惯用的长、短疗程化疗方案都不是为国人量身定做的。”课题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詹天成解释。
长疗程方案主要在美国常用,疗效不错,但费用高、疗程长,而且患者要休息8~10周才能接受手术。而短疗程方案在欧洲相对普及,其优点是疗程短,费用低,但由于单次剂量大,易引发并发症,且放疗后马上手术,没有休息时间,也不利于肿瘤的缩小。这两种方案尽管有很多弊端,但苦于一直没有适合国人体质的完美方案,因此国内大医院大多套用这两种标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顾晋教授团队改良的新的化疗方案“取长补短”——将放疗时间缩短为两周,且放疗后10天即可以手术,而且,每次放疗分割剂量较小,患者基本不会出现急性反应。“真正适合东方人体质。”詹天成说。
相关阅读
术后好便秘或需心理治疗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寇晓雯
有个患者在术后恢复得很好,各项检查也都没问题,但在十几天后又出现了便秘,甚至觉得躺着才能放屁,这都是心理导致的。”北京世纪坛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罗成华说,便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但反过来有的便秘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
“曾经有个患者长期便秘,要求我把她当直肠癌来治,该切哪儿就切”,罗主任说,“治疗便秘,我们通常先采取保守的方法:首先是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如果效果不明显,再尝试药物治疗;再不行,我们才会采取一些外科的治疗方法。一开始就使出了‘绝招’,如果没有效果,那不就束手无策了么?”
“前两年有个姑娘,在高考前突然排便困难,十几天才排一次便,现在仍便秘,排便需肠管和肛门神经协调运动,长期心理紧张会便秘,”罗主任说,针对心理因素引起的便秘,药物和手术效果往往不理想,心理治疗更有帮助,生物反馈治疗方法有效率达70%~80%,它是把探头放进肛门,让患者练习排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