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5月09日> 总第1020期 > 07 > 新闻内容
一个月,心理救援黄金期
北京回龙观医院 王 健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9日  查看次数:  

 

  作者简介,王健,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心理救援工作,并任玉树地震卫生部心理救援医疗队队长、雅安地震心理救援医疗队书记

  擅长:心理测量与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有位小姑娘,在地震后右腿被截肢,一开始天天哭,然后沉默不语,和谁也不说话,饭也不怎么吃,没几天就瘦成皮包骨了,亏得心理干预及时,不然这孩子就绝食了,这是我在汶川地震心理救援遇到的。现在回想起来,根据汶川和玉树地震心理救援的经验,在灾后第一周,人们容易出现急性心理反应,一些心理本身较为脆弱的儿童、女性反应更严重。

  虽然大部分人灾后一周这些心理问题能够自行缓解,但也有些人一个月之后还不能平复。头一个月是心理救援的黄金期,如果错过了,心理问题严重的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头脑中反复留有灾难的记忆,不但影响生活,甚至还可能自杀。

  我很揪心的是孩子,一些受伤的孩子可能会得到家长的关注呵护,没有受伤却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孩子心理更值得关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四月刊登的研究显示,创伤或许会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因此要强调在创伤事件后及时对儿童进行心理应激防护和康复,并长期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需要注意,不仅地震这样的灾难属于创伤事件,如亲人突然离世或关系破裂、破产或重大财产损失、重要考试或晋升失败等都囊括其中,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障碍等是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

  灾后与他们的第一次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你要以尊重和同情的方式去和他们相触,这时即使一个短暂平静的关怀眼神,也能稳定与帮助那些感到孤独或情绪失控的人。不要面对受灾人群说这些话:“我了解你的感受”,“你会很快好起来的”,“一切都会按预期的好起来的”。如果处于悲痛中的人们讲到上述的话,你可以给予尊重并认同他们的感受,但你自己不要引出这些话题。

  对于那些目光呆滞、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无法控制生理反应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花一些时间进行平静的日常活动,如散步、深呼吸、练习肌肉放松技巧等。你可以让他慢慢地深呼吸,然后看看周围,比如让孩子们说出看到周围的五种颜色。

  成人要鼓励倾听儿童说出自己在灾难中的经历及内心感受,鼓励儿童说出害怕,帮助儿童了解出现恐惧和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应该反复向儿童承诺会照顾他免受伤害。

  当然,心理危机干预必须和社会支持系统结合起来,尤其是遭遇重大灾害时。

  相关阅读:

  灾难过后试试外婆治愈法

  外婆治愈法:911事件后,很多人拒绝再坐飞机,你可能不愿意回到自己房子的废墟或在原址建造新房,当然,换个新地方重新开始,这样再容易不过。但是感情的麻痹和逃避不能帮你去应对问题并真正地向前看。美国心理学家肯纳博士开出一帖妙方,她称其为“外婆治愈法”:吃好睡好,运动锻炼。其实,我们的母亲和外婆教给我们的普通道理,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都大有裨益。摘自美国《预防》杂志,郑玉琼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