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63%的患者的家庭成员担忧共同生活的亲人会因糖尿病而产生严重并发症,这个信息来自一个全球调查研究最近公布的初期结果,该研究从2011年持续到2016年,覆盖17个国家1.5万名糖尿病患者和医护人员。
怎样做到既平稳地控制病情,又给家人宽心,也是糖尿病患者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医者,我们给出的答案,是每天都重复在嘴边的“早下手,稳达标”。
早到什么时候呢,可在被确诊为准糖尿病患者甚至糖尿病前期人群时就开始考虑怎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了。
因为,糖尿病早期就能明显增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风险!这是近日出现在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官方网站上的一个研究结果,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宁光教授等。
危机意识早到位
人体的冠状动脉像王冠环绕在心脏上,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保持心脏活力。如果冠状动脉狭窄,心脏供氧不足,就可能引起心肌梗死等心脏病,而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
上述研究中指出,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一个标准单位,冠脉严重狭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11倍、1.73倍和1.81倍。
而一旦患者的血糖没控制好,发生了冠状动脉病变,哪怕是第一次发生,其危险程度也比没有糖尿病的要高。这个结论来自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心脏病学研究所Nicola Cosentino领衔的研究,发表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欧洲心脏杂志》在线版。
那么,降糖护心显然成为糖尿病早期患者目前最急迫的一件事。患者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评估近期血糖控制总体情况的检查是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控制指标是7%以下。
调整距离稳达标
当然,有些高血糖顽固的患者,尽管努力地配合治疗,一时半会也难以达标,若猛加药量则可能会发生低血糖,这样的状态,每一次复查对患者的信心可能都意味着一次打击,患者会质疑当前的治疗,担心并发症的降临,就在这懊悔、质疑和担心之间,对治疗的配合也慢慢松动。因此,治疗刚开始时,患者不要光盯着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
如果您目前的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属于“差”这一等级,首先,您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较好”或者“一般”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然后,细心对比自己每次检查时的一点点“进步”,并向着达标循序渐进。总之,患者一定要坚定治疗信心,相信终有能实现血糖等指标正常的一天。
另外,糖尿病患者每次复查时,除了评估血糖血压等指标之外,还要定期筛查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如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散瞳进行眼底检查等。通过对这些检查结果的把握,患者能够实现自我认识,可以密切掌控现状,培养和并发症的“距离感”。
链接:
医生是患者的“心灵鸡汤” 我们一直强调患者要积极主动参与糖尿病的治疗,但并不是说患者要全权背负,而主动请医生来帮助自己也能给患者带来心理慰藉,比如,请医生解答病情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等。(宋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