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4月18日> 总第1015期 > 17 > 新闻内容
防癌从调理小环境开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郭小毛 龙 江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8日  查看次数:  

  “保护环境,远离癌症”是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活动主题,现在乳腺癌、大肠癌、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除了改善我们生存的外环境外,更应积极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断优化身体的“小环境”,才能树立起一座绿色的防癌屏障。

  管住嘴改变“小环境”入口

  大吃大喝最要命 高热高脂饮食易诱发大肠癌、胰腺癌: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然而也有些中青年人不幸罹患大肠癌。究其原因,高蛋白摄入量增加,粗纤维摄入缺乏,以及运动量少都是高危因素。涮锅、小炒、快餐,为了尽量多获得营养,多是在吃红肉。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过多进食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

  偶尔重口味别怕 “重口味”埋下患癌“祸根”,但偶尔食用“重口味”的食物,不会瞬间产生癌细胞。其实,每一个健康个体中都存在“原癌基因”,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因和染色体异常,但在“抑癌基因”和正常免疫系统监控下处于平衡状态,不会产生病变。只有当高危因素的轮番刺激打破了机体防卫平衡机制,“原癌基因”才会被启动,经过基因突变累积及复杂的癌变过程,最终产生肿瘤。一般而言,胃癌的癌变过程需要5~10年左右的时间。

  戒烟不只是说说 吸烟是多个癌症的“罪魁祸首”。目前,吸烟是三分之一以上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它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口腔癌、舌癌、喉癌、膀胱癌、肾癌及宫颈癌等十余类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口气读完这些癌的名称都会觉得有点气短,所以戒烟不只是说说,要做!从自身做起,积极戒烟,还应该劝阻别人在公共环境不要吸烟,杜绝“二手烟”。

  要体检发现“小环境”改变

  视自身情况定体检项目 我们建议在进行防癌体检时,向医生说明自己的家族病史、个人病史、生活习惯及近期的身体状况,让医生能够有针对地确定防癌体检项目。

  如果你每天吸烟20支以上,烟龄超过20年,建议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20岁以上女性有性生活后就应每年进行一次宫颈涂片检查;月经初潮早于12岁,过晚婚育,有乳腺癌家族史,喜欢吃高脂高热量食物,滥用雌激素的应每年定期做B超、钼钯检查。

  体检了还得留意症状 虽然“癌体检”可以起到发现早期癌的作用,但有些脏器解剖位置较深不易察觉早期症状,我们更要警惕身上的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比如中年突发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提防肾癌可能。

  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胆道胃肠检查未发现异常;有胰腺癌家族史;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近期却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就要警惕胰腺癌的“侵袭”。

  抽血查出超常值别慌 通过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所以肿瘤标志物表达超出正常值并不代表就是患癌,它在正常的和良性情况下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

  因此,一旦出现肿瘤标志物表达超出正常值,人们应在第一时间找到专业的医生结合其他检查项目,给予综合判断,做出精确诊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