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3月04日> 总第1002期 > 07 > 新闻内容
入睡困难离床远点
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研究中心催睡师 彭 旭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查看次数: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生态好睡眠,拥抱正能量”,从我接诊的经验看,不少失眠患者反复求助于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就死盯着失眠不放,往往忽视了最根本的生活习惯。

  当入睡困难时,尽量离床远点儿。最好到卧室外活动,可以到客厅看电视、看书,也可以到室外散步。总之,离开床越远越好。直到感觉困倦不堪、睡意十足时,再回到床上,往往能一沾枕头就睡着。这样做是在建立床与睡眠之间明确的条件反射,让身体和潜意识牢牢记住“床就是用来睡眠的”这一概念。相反,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听广播、聊天、上网等活动都是对该条件反射的破坏,可以造成失眠。实际上,在床上活动的效率远不如在床下高,同时还降低了正常的睡眠效率。

  在极端疲劳时人往往渴望骤然入睡,但此时身心都处在紧张状态下,即使睡着了也不会马上松弛下来。这样会表现为睡眠时身体僵硬、做梦不断。一觉醒来,不仅没有享受到睡眠带来的放松,身心反而更加疲劳。因此,睡前可以放松些,如全身放松地静坐片刻,也可以视作一种自我催眠。睡眠因此成为一个有计划的程序,人则作为程序的编制和调控者,是睡眠的主人,而不是失眠的奴隶。

  失眠之后不要在白天补觉。一般夜里失眠的人习惯会在早上多再睡一会儿懒觉,或者白天睡一觉找补回来。早晨补觉的心理强化了失眠带来的失落感,人的一天从沮丧开始,则整日都会被笼罩在不良暗示之下,生活的热情一下被打消了不少。如果实在要补觉的话,先不要着急,可以在晚上早一点入睡。如此一来,白天被动的补觉变为晚上主动多睡,心情大不一样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