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密码破译了》(1月31日健康时报3版)发表后,我每天会多上几次微博,每次都会去@健康时报的页面看看读者又问了什么问题、留了什么言——我很想知道这篇稿件有没有帮到我们的肝病患者,给大家以治疗的信心和方向。
肝病基因图谱已经验证了10年。有位网友给@健康时报留言:“虽然告诉你的是一件10年后才发生的事情,‘用户体验’要在10年后才产生,但还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其实,肝病基因图谱的“用户体验”工作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展了。“建这个基因谱的风险模型,我们用了两三年;但检验这个模型到底对不对,能不能被广泛推广,我们花了10年时间。”采访中,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的赵景民教授曾向我强调。他还告诉我,肝癌基因检测的成果已经在全国31省市、112家大中型医院进行了推广,诊治病例达29.25万人。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而我国的首张肝病谱似乎已经承受住了检验。因此,肝病防治和肝癌基因检测,并非未来,而已经是现实。
肝癌基因检测这些医院可以做。看了我们的报道,肯定有很多人想做而且需要做肝癌的基因检测,尤其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之前,我在《肝癌密码破译了》中介绍,肝癌基因检测,费用不到150元,只需像查血常规那样抽一小管血就可以。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目前可以做这项检测的医院有: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沈阳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市)、香港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等,大家就近选择即可。
最后治肝病不如提前护肝脏。有网友@健康时报:“肝癌密码破译了,是不是就能防止肝癌的发生了?”专家的答复是,“并非如此。”根据肝病图谱找到了肝癌的风险基因,只能说明我们能找出哪些人容易患肝癌,并不是吃上一粒药、做个射线就能把基因序列变个样子!至少,我们现在的技术和条件还达不到。“虽然没办法在基因层次上作出改变,但可能延迟那些高危人群肝脏疾病恶化的过程。”赵景民教授这样解读肝病基因图谱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肝癌基因检测的意义——对于检测出隐患的患者,可以进行早期的层层围堵般的干预,医学术语叫“干预前移策略”,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保肝治疗、合理饮食等,避免或延缓肝癌的发生、发展,即“找出高风险人群,实行重点防范”。
女性护肝从饮食护肤开始。“如果一位三四十岁的女性患了肝病,排除感染性因素,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这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她滥用药物、化妆品、营养保健品等有关。”赵景民教授这么跟我说的时候,我非常疑惑,食物、用品和肝脏有什么关系?经他一解释,我才明白:我们吃的、喝的、注射的、抹皮肤上面的东西,甚至是通过呼吸进入身体的,只要进入了身体,进入了血液循环,就都要经过肝脏解毒。那么,如果我们经常吃保健品、经常用化妆品,就会在无形中增加肝脏的负担。当肝脏负担不了了,问题就出现了。这也就是“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的真正含义。对于我们尤其是女性朋友来说,护肝要从一切吃喝用品、生活细节来注意,平时应注意食物和护肤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