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2月11日> 总第999期 > 20 > 新闻内容
三招培养好人缘
健康时报记者 宗俊琳 林 敬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1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长大后,人际关系好不好,与儿时和父母的依恋关系有着微妙的联系。近日,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胡平教授,与健康时报联合举办了一场“早期依恋关系对终身人际关系的影响”的健康讲座,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主讲专家:胡平,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理学博士

  一个班里,总有些孩子朋友多,有些孩子很少甚至没有朋友,家长们喜欢用人缘好坏来形容。一些家长认为,人缘好坏是天生的。其实好人缘与孩子、家长之间从小所形成的依恋关系密切相关。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会与照顾他的人产生一种依恋关系,而这种依恋关系的质量,将会影响到儿童成长期,甚至是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教授胡平说道。那么如何为儿童打造一个能够让他终身受益的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呢?

  多互动

  3个月时就开始

  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孩子就逐渐与人们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了,而6个月到3岁之间是情感依恋形成的关键期。

  在此时期,婴儿会根据爸爸妈妈(也就是依恋对象)对自己需求的反应质量来建立不同情境里的反应方式,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在婴儿的潜意识中起作用。一般来说,父母对婴儿的反应质量越好,婴儿的需求得到越及时和正确的反应,越容易培养出对未来有利的安全型依恋关系。

  另外,胡平教授说,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听不懂。在家长要离开孩子时,温和地告诉孩子自己大概什么时候回来,不仅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还能培养孩子耐心等待的能力,让他不那么烦躁。

  多关注

  独立意识莫着急

  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早早懂事,快快长大,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急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胡平教授说,过早的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很少给孩子充分的温暖和安慰,有可能使孩子长大后待人冷漠、缺乏温度,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易出现冲动、暴躁等负面情绪。父母应保持足够的耐心,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注与鼓励。

  家长习惯性地关注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在交流中,传递出孩子可能接受的知识和技艺,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这样的孩子在与同伴的关系和探索活动中更加活跃,更加容易成功。

  相反,如果母亲对孩子关注不够,仅从自己的经验和需要来对待孩子的反应,便可能导致孩子因不理解母亲的意图而不能配合。这样,会使得孩子在群体解决问题中,表现迟疑,不能参与到集体的共同活动中,出现交际障碍。

  多亲昵

  父母也要自我反省

  此外,要特别重视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比如,外出回家之后,尽快来到孩子身边,抱抱他或者亲亲他,陪孩子玩一会;还可以经常在孩子睡觉前抚摸孩子,在他醒来的时候亲亲他等。这样,孩子能感觉到温暖和快乐,都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依恋关系。

  如果亲子关系已经发展到冷漠状态了,怎么办呢?胡平教授建议,此时父母应该及时改善自己的表现,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甚至指责孩子。

  如果父母确实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无法长时间与孩子相处,那么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或是视频聊聊天,或是给孩子写封信件、邮寄个小礼物等创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以有效地增进亲子依恋关系向良性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与孩子相处的质量非常重要,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有赖于父母与孩子的健康而亲密的交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