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脂肪的过度堆积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但脂肪算不上“坏小子”,充其量是个“淘小子”,它会用小把戏让有些人终日“胡吃海塞”还能不费吹灰之力保持苗条身材,还能让有些人长年奋战在“减肥一线”却久久不见成效。
人们通常把脂肪视为肥胖的“罪魁祸首”。其实,身体里有两类脂肪,一类对人体是友好善良的,叫“棕色脂肪”,具有减肥功效;还有一类对人体来说,应保持若即若离的,叫“白色脂肪”,它们堆积在皮下,负责储存多余热量。
白色脂肪之所以不招人待见,是因为它一强大肥胖随即而来,同时它能分泌大量致炎因子从而使人体产生慢性炎症,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往往会使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代谢相关疾病。
而棕色脂肪有抑制白色脂肪的作用。棕色脂肪细胞表面存在有很多瘦素的受体,瘦素含量增加时,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那么脂肪燃烧的过程就随之展开。
但棕色脂肪组织仅在人类婴儿时期居多,它们堆积在新生儿肩胛处,帮助婴儿维持体温。随着年龄增长,棕色脂肪会逐渐消失。最终,人体内只残存少量棕色脂肪细胞,分布于颈部。
而成年人体内残存的棕色脂肪数量因人而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咋吃都吃不胖,有些人却咋减都减不下来。
对内分泌科的医生来讲,肥胖也能给分个“青红皂白”。
白胖子往往是自幼肥胖和家族性肥胖,脂肪多为均匀性分布,活动自如并无明显的代谢异常如血压、血糖、血脂的增高,多不需要过度关注和治疗,但不可过度肥胖。
黑胖子往往以黑棘皮病为主要代表,表现为颈部、腋下等部位的皮肤色素沉着,给人一种洗不净的感觉,常常是胰岛素抵抗的皮肤表现,多伴有脂肪肝、糖代谢异常,性发育迟缓、月经失调等问题,需要积极治疗。
黄胖子以内分泌代谢改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代表,常表现为毛发稀疏,无精打采,胸闷气短等,需补充缺乏的激素。
而精神焕发,易激动的红胖子也不是好现象,往往是由于异常的皮质醇增多所致,有时是肥胖所致,有时则是由于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和药物所致,往往表现为满月脸,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压升高等,也需积极治疗。
少吃多动的确对肥胖有抑制作用,但若想让成效显著,还得是手脚乐动。手脚乐动关键在一“乐”字。
保持愉悦的心境来吃喝及运动,有利于器官代谢和功能调节的良性互动,不会给白色脂肪留下行凶之机了,因为活动时肌肉的收缩需要消耗身体储存的“能量”,包括血糖和白色脂肪。
而一些简单的道具就可以让手脚快乐动起来。比如跳绳、彩带这些器具,腿脚不方便的,可以用绳索类的来锻炼上身,两人分执绳子两头,你进我退,左右手交替牵拉;一个人的话,可以手握跳绳两端,将一只脚踩在绳子中间,用两臂的力量将脚向上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