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八成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油、盐长期摄入过量,给慢性病埋下巨大隐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强调,烹调油要少量、多样(不同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新的一年,给健康加点油!
很多家庭都是一瓶油用到底,炒菜、煎炸,甚至拌凉菜都用一种油。其实,不同食用油有自己的特点,少量、多样,合理搭配对健康才最有益。
花生油脂肪酸比例较均衡,但饱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脂营养各不同,通过表格大家可清楚看到:动物油中一半都是饱和脂肪酸,猪油达43%,而牛油高达62%,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喜欢吃牛油火锅的人可得注意了!
植物油中花生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玉米油、菜籽油高,达到19%,若血脂水平较高或患有高血脂症,不要长期只吃花生油。另外,棕榈油中一半都是饱和脂肪酸,因此吃方便面,建议油包只放1/3。
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两种必需脂肪酸(必须通过食物获得)。通过表格大家可以看到,橄榄油、茶油虽是“贵族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但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很低。大部分植物油中含有亚油酸,但对于亚麻酸来讲,含量大都在1%左右,而α-亚麻酸会在体内衍生为EPA和DHA,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重要作用。豆油、菜籽油中亚麻酸含量较高,和橄榄油、茶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轮换着吃,营养才能均衡。
不同的烹调方式用不同的油,厨房最少备三瓶油
一瓶油用到底,当然不可取!一般家庭的厨房要备三种油。
第一种是用来低温烹调的油,如凉拌菜,可选用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和芝麻油。其次,炒菜、煎鸡蛋、煎鱼,可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玉米油、葵花油。大豆油耐热性较差,不适合煎炒,比较适合煮、炖和低温烹炒,而花生油耐热性稍微好一些,可以适当煎炒食物。注意,不能等油冒烟了才放食物,否则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产生对健康不利的过氧化物,譬如大家熟知的反式脂肪酸。
另外,油炸是最不推荐的烹饪方式,不但油多能量高,而且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偶尔做一次炸油饼、炸鸡腿可以,但决不能图口感而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