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临床诊疗中,会遇到晕针、晕血和晕手法的患者,前一分钟在说话聊天,转眼就倒地不省人事,常发生于患者体质虚弱、劳累、饥饿、大汗、大泻、精神紧张和体位不当等情况时;或发生于风池、合谷和太冲等偏于泻的穴位操作时或医生针刺和推拿手法过重时。甚或有人仅仅看一眼针或血就昏扑倒地。晕者轻则很快苏醒恢复,重则需要采取急救措施。
为避免晕针、晕血和晕手法,就诊前患者不宜过度劳累、熬夜、饥饿,特别提醒等候到临近下班诊治的患者,注意适量进食,平和心态。很多患者急匆匆或千里之外奔波而来,舟车劳顿后气息不稳,会增加针灸推拿时晕针、晕血和晕手法发生的概率。有因厌食就诊的患者,如需针灸推拿治疗,需要强迫适量进食以保证医疗安全和疗效。
过度劳累、紧张者,需要先休息再接受针灸或推拿治疗,放松后再操作。我在门诊中,常让患者休息十分钟左右再诊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水里来、火里去,不怕刀、不怕枪,却怕医生手里的小针。其实,针灸针比一般抽血针针头小,针刺时医生手法娴熟进针轻而快,几乎没有疼痛感。
更有一些男性患者碍于面子,或自恃勇敢,在治疗前疏于准备,事实上,晕针、晕血和晕手法的男性比女性多,女性因为生理原因见血较多,男性则没有或少见血。小时候母亲给我们讲邻居老婆生孩子的事,老公看见血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医生既要救产妇又要抢救晕血的老公。当时只当一个笑话来听,临床后这些事就不再是笑话,而是严肃到关乎健康和生命。
最后,不管哪种情况,患者都应信任医生,诊疗时放松心情,尽量消除对针灸推拿的恐惧。医生与患者无怨无仇,不会故意伤害患者,医生治病是为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获得最佳诊疗效果。我作为医生,既是针灸推拿的操作者,也是体验者,紧张时疼痛,越紧张越疼痛,放松时反而没有疼痛感,还有舒服感。诊疗时应提醒自己放松,达到肌肉和心情同时放松,不仅疼痛减轻或无疼痛,而且还提高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