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是一味壮阳补肾的中药,其得名真的与羊有关?答案确实如此。
很多传统中药,其得名因为年代久远而众说纷纭,不过,淫羊藿的由来却非常确凿——由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学家陶弘景发现并命名。据记载,一日陶弘景采药途中偶然听一位老羊倌对旁人说起一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阴茎极易勃起,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萎。
老羊倌随意的话,却引来了陶弘景的灵感:莫非这怪草就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于是,陶弘景放低身段向老羊倌请教。老羊倌说,由于羊吃了这种草后,一天交配数十度而不殆,因此人们称其为淫羊。又由于这种草类似豆叶,豆叶谓藿,此草即为“淫羊藿”。与老羊倌一番交流后,陶弘景又对这种草进行反复验证,证实它具有很强的壮阳作用,便把此药载入药典,名谓“淫羊藿”。
药理分析
清代医药家汪昂所撰《本草备要》说:淫羊藿“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淫羊藿有促进性腺的作用,能使精液分泌亢奋,精囊充满,刺激感觉神经,间接兴奋,引起性欲兴奋。另外,淫羊藿的提取物有降血压的作用,故临床上常用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仙茅、黄柏、知母、当归、巴戟天等配方组成二仙汤,适用于妇女更年期的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