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1月17日> 总第992期 > 08 > 新闻内容
小儿按按不生病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外治中心主治医师 袁业红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查看次数:  

  孩子容易生病,多因家长喂养不当,导致孩子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这里为家长介绍几种简单的穴位按摩手法,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大肠穴 大肠穴属于线型穴位,位于食指桡侧(靠拇指)缘,赤白肉际(掌背与掌心交界线)处,由指尖到指根。按摩大肠穴有调整大肠功能,固肠涩便,止泻痢,退肝胆之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操作方法:用推法自指尖推向虎口为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来回推之为清补大肠,亦称平补平泻。保持每分钟150~200次的频率,每次推5~10分钟即可。

  脾穴 脾穴位于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属线型穴位。常推脾穴有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等作用。操作方法:用推法,自指尖推向指根,用于脾虚证,如脾虚泄泻。自指根推向指尖,用于实证,如伤食、积滞等;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证,如消化不良。操作频次保持每分钟150~200次的频率,每次推5~10分钟即可。

  胃穴 胃穴是指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也属线型穴位。按摩胃穴具有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湿疹潮热。操作方法: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部为清胃,此穴只清不补。操作频次可保持每分钟150~200次的频率,每次推5~10分钟即可。

  捏脊 这是很多家长都知道的小儿按摩方法。如家长经常给孩子捏脊,能达到提高孩子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发病,调和脾胃,治疗小儿夜啼、睡眠不安、遗尿、多汗等症。因为捏脊简单易操作,这里就不多赘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