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1月14日> 总第991期 > 20 > 新闻内容
一位营养师的西部见闻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刘 璐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4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近日,第三届北京营养师俱乐部年会在京举办,北京营养师俱乐部、健康时报、MSN健康等共同启动了“关注西部留守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活动。

  豆浆:被孩子们洒了一地

  2012年2月,我有幸参加“希望厨房”活动,到了广西马山,那是个很多孩子拿盐水煮黄豆当午餐的贫困地方。在那里,九阳集团为孩子们准备了豆浆。豆浆对城市里的孩子不算什么,但对贫困地方的孩子来说却不易喝到。原本我以为他们会很开心地都喝掉,但却痛心地看到,满满的一杯豆浆,被有的孩子洒了一桌子,且没有任何“可惜了”的表情。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喝?得到的回答是:还不习惯。

  土豆:这是孩子们的早餐

  2012年7月开始,我在甘肃呆了三个月,在甘肃的汪川镇,我们发现,几乎家家都养鸡,家家都有鸡蛋,也有农田,物资不是特别匮乏,不是说喝不上水、吃不上饭。

  但是,当看到孩子们拿蒸土豆当早餐时,我不禁疑惑地问道:“家里不是有鸡蛋吗?鸡蛋呢?”

  “卖了!”“卖了鸡蛋买什么?”“一部分钱,给家里老人看病;另一部分给孩子买零食吃。”

  零食:每一种都是五毛钱

  放学后,孩子们争相到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买零食。这些零食有个共同特点,都是五毛钱。

  孩子们爱吃的有:麻辣条、素肉干、汽水、代可可脂巧克力等。细看麻辣条的配料表发现,它其实是淀粉、油脂,再加上厚重的调味品做成的。

  我在超市买了一瓶五毛钱的饮料,算着饮料至少有两毛钱的利润给了小卖部,批发商再留一毛钱,生产厂商自己还要有利润,这么算下来,这瓶饮料的成本都不到一毛钱。我宁愿喝自己用水和食品添加剂兑出来的饮料,都不敢喝这个,因为不知道它所用的添加剂是不是合法的。但孩子们却天天和这样的零食和饮料打交道。

  现场声音:

  大连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我同意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没有原罪的说法,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淀粉+食品添加剂”零食被西部(又何止西部呢?)儿童大量消费的时候,我不得不说,食品添加剂协助作孽者达成赚钱兼害人的目的。食品添加剂诱惑人类的视觉、味觉、嗅觉、感觉,并向他们隐瞒真相(真相是:大部分食品添加剂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贫穷不是决定性因素,无知(缺乏正确的知识或教育)才是!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王旭峰:我们国家已有很多和孩子有关的公益,但这些活动都在物质上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选择,在饮食上给孩子们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但很少有人告诉孩子,这些食品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

  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健康的食品,但他无知,他自己不认可,那么所有的这些通通都等于零。我们发起的“关注西部留守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是让营养师到现场,给孩子们做健康讲座,希望在有限的条件下让现在已经具备的物质条件最大化,让现在正在进行的公益项目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效果。我相信,这个活动坚持十年,将影响一代人,而这一代人将在他的家乡影响好几代人!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刘璐:在一次讲座结束后,校长和老师拉住了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这种热络并非是程式化的行为,而是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种课程带来的益处。但校长反映,营养讲座确实有用,但只是短暂的,如果每学期都能给孩子们上一堂这样的课,形成立体模式,可能对于孩子们来会更有意义。

  看到乡村中的孩子,我总是免不了内心会有一丝怜爱,他们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眼睛异常清澈、内心充满阳光,可是贫乏的生活可能并不能让他们的老师给他们传递希望,我想他们除了需要营养知识来营养自己的身体以外,还应该有心灵的抚慰,所以在西部的项目中,我们要求老师要带着爱心去传播知识,不光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好,还要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健康时报记者 黄小芳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