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胸痛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很多患者甚至包括不少临床医生,一听胸痛,第一反应就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先做个冠脉造影吧。”许多医生这样建议。
其实胸痛原因十分复杂,而且临床后果千差万别,不认真辨析症状特点、盲目选择不合理的检查方法,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心理负担。所以,建议患者了解一些重要的胸痛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心绞痛和心梗:有人用力撕绞着心脏
人的心脏需要一刻不停地跳动,动力源泉来自于冠状动脉供血,因此对于缺血很敏感。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易发生心绞痛,且程度一般较严重,常呈压榨性疼痛或绞榨性疼痛,像心脏被人用力撕扯绞动,或有重物重重压着胸口,透不过气来,并伴随出冷汗、心悸心慌、脸色苍白,甚至有濒死感。心绞痛的特点是发作时间短,3~5分钟,最长不超15分钟,能自然缓解或服药缓解,若时间长到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要警惕心肌梗塞。由于发生时间短,到医院后常已缓解,因此心电图的阳性率并不高,而事后患者常不能明确胸痛发生的确切部位。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抽烟、肥胖、高血脂者,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出现上述特征胸痛,要进一步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平板运动心电图、冠脉CT造影都可以来排查冠心病,高危疑似患者应立即住院并做冠脉造影。
主动脉瘤破裂:胸部持续的撕裂痛
主动脉瘤破裂以前罕见,但近年发病率上升,且易误诊漏诊、后果严重。此病发病急骤,特点是突发胸部撕裂样疼痛、持续不缓解。主动脉瘤破裂疼痛感十分强烈,病人常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软弱无力、坐卧不安,甚至发生休克,但心电图却无明显异常。一般发生于多年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老年患者。
出现持续性严重胸痛伴休克患者,需要高度警惕腹主动脉瘤破裂,胸部核磁共振或高清晰度CT可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立即手术,否则血管破裂大出血患者无法抢救。
焦虑抑郁性胸痛:心脏隐隐的刺痛
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Hurst说过:“胸痛最常见的原因并不是心血管病,而是与焦虑有关。”焦虑抑郁其实也是胸痛的原因而且发生率排在第一位,曾有学者统计,因胸痛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冠脉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要占61%,其中主要是焦虑抑郁患者。
焦虑抑郁性胸痛的特点是:隐痛或轻刺痛,一般呈现慢性持续性过程,与情绪状态与注意力有关,情绪轻松时或者做事时,胸痛可以减轻甚至完全消失,而情绪低落或安静时,胸痛反而逐渐明显。胸痛部位可固定,也可游走性,焦虑抑郁性胸痛一般不是孤立症
状,常伴有许多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如:出汗、肢体麻木、心悸、气短、头痛、头晕、腹胀、尿频、手抖、乏力等不适。
相关阅读
一些胸痛可能走错门了
心血管科医生常接诊到走错门的患者,这些患者的胸痛其实并不是由心脏问题导致的。
食道裂孔疝:吃饱后胸痛 膈疝患者在饱食后会出现食道裂孔疝现象,腹腔脏器进入胸部并被挤压后产生不适感、胀痛感。此病病史长,常与体位有关,平卧或消失。
肋软骨炎:针刺般胸痛 肋软骨炎表现为针刺感隐痛,时间短、反复发作,可明确定位,局部有轻压痛,服用止痛片有效果,而硝酸甘油、保心丸服用无效,一般持续几天,1~2周后自然消失。
胸膜炎或肺部疾病:呼吸后胸痛 这种疼痛常与呼吸运动有关,深呼吸加重疼痛,或者伴有咳嗽、咳血、气喘、哮鸣音,疼痛时间长,胸片、CT可诊断病因。
带状孢疹:先胸痛后出水泡 带状疱疹会造成胸部神经分布区早期疼痛,呈现针刺感、烧灼感,一般可持续发作几天,高峰期1~2周,后遗症是1~2年后仍有胸痛。一般患者先有疼痛后有水泡出现,在之前表面皮肤很光洁,容易误诊为心绞痛。
反流性食道炎:胸骨后烧灼隐痛 反流性食道炎一般为胸骨后烧灼感、隐痛,饭后明显,时间维持长,常伴有泛酸、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做食道胃吞钡摄片(GI)或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