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华清,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抑郁症、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网上预约)
孩子犯错了,批他,是和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门诊中常看到有些家长“一个红脸一个黑脸”,觉得这样恩威并施更好一些,其实是不正确的。
批评孩子时,父母要结成统一战线,不能爸爸声色俱厉批评,妈妈满脸心疼看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意见,会让孩子产生困扰,既不知道是爸爸批评得对,还是妈妈安慰得对,批评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我在接诊时常举这样的例子:比如孩子拖地时,不小心将鱼缸给摔碎了。有的妈妈脱口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有的妈妈可能会说:“你为什么这么莽撞?拖地还把鱼缸打碎了!”也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拖地怎么不小心些,把鱼缸搬到别的地方就不会打碎了。”一般人看来,这三个妈妈的批评大同小异,语气语言也没有大的差别,对孩子的影响也差不多。但从心理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第一个妈妈最粗心,最后一个妈妈最理性,中间的那个妈妈居中。第一个妈妈的批评,是针对孩子的能力批评,直接否定了孩子的品质,偶然做错的一件小事,上升到否定孩子品质上,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孩子也不容易接受。第二个妈妈的批评,是对事情结果的批评,没有针对孩子这个人,只对事情的结果做出评价,这种批评方式也有缺陷。
第三个妈妈的批评是过程批评,没有对人批评,没有对事批评,只对孩子做错事的过程进行了批评。这种批评方式将对孩子的否定限制在最小范围,而且直接指出了孩子的错误之处,让孩子容易接受,是最恰当的。
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心理学常识,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开朗、承受能力强,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批评。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批评时适当加入鼓励性语言,孩子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