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10月22日> 总第967期 > 07 > 新闻内容
压力大了看看微电影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汪 明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2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王彦玲,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
  压力山大?快看看流行的微电影吧,这是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给出的建议。
  电影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微电影的特点是“微”——短、平、快, 30秒~300秒超短的放映时间,情节易引起共鸣和思考,网上随时都能看,对于没有太多空余时间放松的上班族、学生来说,这种“电影快餐”更能达到迅速减压的效果。
  近日,尽管只有短短的13分钟,欧阳奋强的女儿执导的感恩题材微电影《自行车上的背影》,仅上线两天就在四大门户网站有近40万的点击量,至今点击量突破了80万。王彦玲医生以这部影片举例说,像这种微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中明星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剧本到导演、演员,有更多的“草根”加入,讲述了最能打动人的亲情、爱情、励志等内容,能人为拉近观影者的心理距离,更接地气。
  当下社会,许多普通人在种种生活压力下,会产生失望、抱怨、沮丧等负面情绪,而不少内容的微电影正是对现实困境的写照,契合了当下观众的心理需求,使人在观赏中暗含了心理和身份的认同,从而实现了精神性的满足,缓解心理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无厘头、搞笑的电影会刺激大脑,使人有意识放松情绪,不需要思考,同时,也容易产生兴奋,所以抑郁症的人适合看喜剧片;而打动人心的情感片会使人因内心的感动,情不自禁掉眼泪,而流泪也可以让人在紧张的生活中放松,缓解焦虑情绪,焦虑症的人可选择这样的影片;恐怖片的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可以使心理产生一紧一松,宜喜宜嗔的放松效果,更适合追求刺激的年轻人释放心情。
  当然,电影只是一种放松治疗的方式,对于选择怎样的影片才算好,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界定,可以量体裁衣,只要自己喜欢,产生共鸣放松的就好。
  相关阅读
  好看的微电影:
  《来信》: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父亲,去找自己的孩子,想一起给已故的老伴过个生日,但儿女们都忙各自的事情,不愿前来。老人只能孤零零为老伴点燃生日蜡烛,并给儿子写了封信。当儿子收到来信时,父亲已经离世,因此,拥有父爱时,请学会珍惜和回应。
  《田埂上的梦》:讲述 了一位山村少年偶然看见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在别人的讥笑和嘲讽下,他不放弃理想,不断努力,诠释了“有梦想就有未来”的意义。
  《爱·毕业后》:讲述了一对毕业后的年轻恋人,面对一线城市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压力的社会现实,美好的爱情与冰冷的现实不断碰撞,是放弃感情选择现实,还是在只吃白菜的生活中为感情坚守,最终证明了“贫贱夫妻百事哀”是错误的,真正的感情能战胜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