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10月22日> 总第967期 > 06 > 新闻内容
在美国享受静文化
健康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赵立军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2日  查看次数:  


  来美国之前,从影视剧里见到最多的有关美国的场景,是顶着各色头发的美国人,扯着嗓子喊着夹杂各种口音的英语,等自己来到了这里,才发现,他们其实很享受“静文化”。
  说话声大让老人羞红了脸
  我住在盖瑟斯堡,这里是华盛顿的郊区,所以很多来华盛顿的中国人会选择在这边居住,环境宜人,进入市区也方便。我也就能经常在超市或餐馆见到一些中国人,有时还能聊会儿。
  前不久,一对刚来美国替子女带孩子的老人跟我聊起来了他们的尴尬。原来,他们去超市购物,看到卖电器的地方有活动,就很有兴趣地凑上去边看边聊了起来。谁知道,没多久,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看他们,开始他们以为是因为自己东方人的面孔太引人注意了,后来一位中国留学生好心提醒他们,声音太大了。
  老人们说,一辈子都这么说话,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么大把年纪了,却因为说话声音大而羞红了脸。再看看周围的人,他们发现,这边的人不会在公共场所大声嚷嚷。
  无故鸣笛惹来众人目光
  就在前不久,一位刚来美国不久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出去,在地下停车场的时候,一声鸣笛后,我们几个朋友都灰溜溜地钻进了电梯。因为,当时停车场的人还比较多,这一声鸣笛,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我们这群人身上。
  说实在的,我在美国十来年了,很少听到有人鸣笛,特别是在地下停车场这种回音效果会被成倍放大的地方。很多时候,我都是安静地开车行驶在马路上,只是需要留意路边的交通灯指示牌。在停车场的时候,大家都是安静地来,然后安静地离开。
  美国开车的人多,所以,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开车文化。鸣笛是迫不得已用来提示安全的,平时大家开车的时候都会很注意交通规则,如果只是自己情绪来了就鸣笛,除了惹人眼球外,还会让自己陷入尴尬中。
  住郊区享田园娴静生活
  住在郊区的好处就是娴静。只有那么几条街道,几个超市、餐厅和少量的诊所、书店、电影院,就没什么别的地方了。人也都住得很分散,房子点缀在大片的菜地里,我就在自己的菜园里种了不少蔬菜瓜果,除了平时的工作外,还能享受田间劳动的快乐。平时,如果我不上班,再不和邻里来往,就只能呆在家里了。
  出去玩的话,也多是去公园,美国的公园分国家公园、州公园和县公园三种。不想开车去太远的地方,我就会去家附近的县公园。在我家附近的公园里有个服务中心,可以吃饭或休息,还有小山丘和河流,可以在那里钓鱼,钓上来的鱼可以带走。回家后再搭配自己菜园里的蔬菜做上一顿,对于我这种喜欢做饭的人来说,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