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1月05日> 总第891期 > 15 > 新闻内容
留美博士后落户县医院
马海伟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查看次数:  

  

  留美博士后下嫁县医院!

  留美博士后于保法领衔的济南保法肿瘤医院日前与山东新泰第二人民医院签约,建立肿瘤协作科室,于保法将定期来县医院坐诊。

  于保法日常事务非常繁忙,每周除了保证在济南和东平县两家肿瘤医院的出诊外,还要参加学术研讨会、政协调研等活动,一天的日程往往在四五天前就订好了。

  为何还要忙上加忙?

  于保法的解释是,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基层肿瘤患者,很多人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去大城市看病,尤其在新农合政策实施后,更多的肿瘤患者愿意留在县里看病,但县级医院缺乏高端医疗人才。

  “优质医疗资源下乡,让基层老百姓受益,少跑路、少花钱,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专家。”

  于保法曾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治医师,后来到美国苏克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主攻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模型方面的研究。

  美国苏克医学研究所具有世界顶尖水平,于保法在这里的几年里,有7项发明获得专利,并取得美国国家科技奖16万美元。

  1995年,他发现人体内P16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发明了药物载体人工多囊细胞,并提出利用肿瘤自身作为抗癌药物“缓释库”的新概念,引发了肿瘤化疗用药方法的新思路。

  “缓释库疗法”的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先后获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利证书。从此,“缓释库疗法”成了于保法的另一个代名词。

  1995年,于保法回国,随后创办肿瘤专科医院,立志要为农民治疗肿瘤。因为他的母亲早在1984年因患宫颈癌去世。

  “我虽然不能为了我母亲治病,但我要为农村肿瘤患者治病。”于保法说,很多农村地区因为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肿瘤高发,很多人受困于看病难、看病贵,消极就医,因此延误治疗。

  于保法在济南一呆就是12年,践行着他当初回国时的誓言,“一直要为农民治肿瘤。”期间,曾有国内几家大医院邀请其加盟,解决户口、解决住房、解决爱人工作,但都被于保法谢绝了。

  但新泰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陈业鹏的邀请,他却接受了。因为陈业鹏告诉于保法,可以为他提供给农村人治疗肿瘤的地方,那里及周边几个县都是肿瘤的多发区,很多农民受制于去大城市看病难而在家里消极治疗。

  于保法二话没说,当即愿意前往坐诊,他太了解农村肿瘤的治疗现状了,他想发挥一下作用,救助一个是一个,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专家坐诊不会长久。”陈业鹏向于保法提出另一个邀请,邀请他带领一个团队前往坐诊。于是,济南肿瘤保法医院派出了一个六人团队,长期驻扎在新泰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一支落户、扎根的下乡医疗队。

  “于保法团队的到来,不仅老百姓受益,我们也受益。”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陈业鹏说,于保法团队将在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新泰二院“造血”,并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