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1月05日> 总第891期 > 15 > 新闻内容
找个好大夫,不难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吴海云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查看次数:  
   作者的话:大多数常见病,并不一定要找名医诊治。比如我家一个亲戚,要做白内障手术,我会去向眼科医生咨询,如果有两个医生告诉我,某大夫做这类手术很在行,那基本上不会错。

  很多人看病都爱找名医,找名医有技巧,给大家推荐一些方法。

  我把名医分四类

  第一类,我称之为“自立型名医”。这类名医,靠个人的自我努力,自我宣传,和自己的运气,获得了名声。在传统医学(比如我国的中医)领域,这类名医较多。因为传统医学和书法、绘画类似,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固定的标准,因此主要靠社会上主观的评价。名气往往有一种“滚雪球效应”,名气越大,越容易滚大。

  第二类,我称之为“偶像型名医”。这类名医,有着天生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善于和媒体、领导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们在各种场合,频繁亮相,能言善辩,表情丰富,技巧娴熟。他们也往往熟谙病家心理,获得信任。他们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人士的好评。

  第三类,我称之为“学术型名医”。这类名医,往往读了好几个学位,且多有留洋经历,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过一些为所在单位挣了面子的论文。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科研奖项,发表科研论文方面。这类名医,主要是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里。

  第四类,我称之为“实力型名医”。这类名医,是天生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本身,有着强烈的兴趣,心灵手巧,善于思考,同情病人。他们并不刻意于名利的追求,而是因为长年的出色工作,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尊敬。这类名医,各级医院,各个专业都有,其中堪称楷模者,也可列举许多,如张孝骞、林巧稚、方圻等。

  我爱推荐实力型医生

  常常会有亲朋相托,要我帮助联系某个名医。很多时候,他们点到的名医,属于前面三类,我并不会热情推荐。如果他们点到的是“实力型名医”,我则会乐于联系。但很多真正优秀的临床医生,行事低调,往往并不为圈外人熟知。

  实际上,现代医学,对大多数常见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标准的诊治程序,大家在临床上,都应当按这个程序走。经过正规培训,临床实践五年以上的医生,无论名气大小,对自己专科常见病的诊治,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大多数慢性病的治疗,更是需要一个不断地调整的过程,医生的细心观察和责任心,对这种调整过程最为重要。找名医看病,很难做到随时咨询,因此并不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对于一些疑难病、危重病,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会起着关键性作用。庸医误人的事,也屡见不鲜。另外,一些非常专业性的手术和操作,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器官移植手术、颅内手术等,普通医生难以掌握或经验有限,则要尽量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

  小提示:

  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看病之前,喜欢上网查询,虽然简便,但不一定可靠。即使医院的专家介绍,也常常并不准确。

  一般生病之后,不妨先到一个分科较少的小医院就诊,和医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多数情况下,如有必要,医生会建议到专科会诊。此时,可以向医生咨询进一步会诊的医院、专科,甚至请其推荐专科医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