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段路腿就疼,歇一会儿又好了;再走一段路,腿疼又发作了。这种情况医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间歇性跛行”,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走走停停病”。
重者不走路也疼
之所以会产生“走走停停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人体行走时,腿部肌肉组织需要的氧气量会增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乳酸等也会增多,如果病人存在下肢动脉狭窄,血液供应就会不足,这样肌肉运动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就无法通过足够的血液循环带回机体进行处理,从而积聚在小腿的肌肉中,刺激末梢神经,产生酸痛的感觉。
走走停停病是血管病变的危险临界状态,一旦恶化,病人可以无痛行走的距离将会越来越短,疼痛也会越来越重,最终发展至不走路腿也会痛。
治疗先测腿功能
一旦发现自己患有走走停停病,一定要找血管外科的医生进行诊治,明确是否因为下肢动脉狭窄造成的跛行(排除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走走停停病人只有在下肢活动量增大时,病人才会有明显的疼痛不适。
血管性走走停停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无痛可以行走的距离。对能持续行走500米以上距离的病人来说,只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和配合药物治疗。
还得走走停停治
所谓的功能锻炼,就是做“走走停停”运动,通过运动增加下肢的血液供应,促进侧支循环的充分建立,以改善症状。
具体方法:行走一段距离出现疼痛后,如果疼痛可以忍受,病人则要继续行走,直到疼痛不能忍受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会儿,症状好转后,病人就要继续行走,周而复始,一次持续3~5个周期,一天3~5次。
小提示:
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三条:首先必须是血管性的走走停停病才可以用;其次,必须辅之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扩血管、抗血小板、降压、降脂治疗等,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防止血管狭窄加重等。最后,少数人使用“走走停停”锻炼方式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时,就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