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9月19日> 总第862期 > 11 > 新闻内容
倒腾工资为哪般?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李桂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程灶火,江苏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

  擅长: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很多人不明白,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腿脚也不怎么利索了,为什么偏偏就爱倒腾工资呢?到了发退休工资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老年人,特别是古稀的老人们,排着队把工资取出来,然后再存到另外一张定期存折里头。

  程灶火介绍说,70岁以上老年人都经历过困难时期,养成了勤俭节约和存钱防老的习惯。尽管社会发展了,有了许多养老的保障体制,也有很多保值和增值的途径,但老年人多年养成的习惯不容易改变,更难接受新事物。

  古稀老人的记忆力明显减退,对工资卡里虚幻的数字不能形成记忆,只有通过填单、取钱、点钱、登记、再存入等一套仪式性的复杂程序才能加强记忆;其次,退休后收入减少,自身价值感降低,通过取钱、数钱和向子女报告钱数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价值感;另外,老年人担心工资没有及时打到卡上或者打少了,只有看到了、点过了,才放心。

  老人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对事的体验会和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是新近步入老年的小老人不一样。他们往往会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看法和生活习惯,家里人,特别是年轻人要善待老人的这些生活习惯。如果刻意地去改变,可能会让老人出现适应障碍,心里头不踏实,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温馨提示

  对于老人坚持每月去银行倒腾工资,寻求价值感、踏实体验的理财方式,家人要给予保护,慢慢地引导。跟老人协商,利用周末的时间陪老人一起去银行去取工资、存工资,最好选择和老人约好的一个固定时间。

  其次,年轻人不要一味的去改变老人的生活习惯,而是要帮助他们在规律的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安全保障。平时多与老人沟通自己的理财小窍门,如网上银行,网上转账等,有时间就手把手地教老人掌握现代便捷的理财方式,要让老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方便之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