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9月15日> 总第861期 > 18 > 新闻内容
控糖法宝细细数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5日  查看次数:  

  讲述人:王文英(北京市西城区)糖龄:38年

  我是1973年被确诊糖尿病的,其实,此前几年我就有过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且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那时我以为自个儿一顿能吃六两面包是好事儿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第一次去医院听大夫讲糖尿病防治课,并做笔记。虽然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生活中,还是遇到过不少小麻烦。比如收拾屋子时被热水烫伤过手,也被菜刀碰破过手,一到冬天,脚上干裂得出血,伤口要过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后来,我把注意事项写在小纸条上,每天提醒自己。例如,我会在门口贴一个:“出门穿鞋前,先把鞋磕一下再往脚上套”的提醒,这样就不会让里面有小石子,不小心伤着脚;在厨房里,我还会贴一个:“搞卫生戴个橡皮手套”的提醒,防止尖锐的东西伤着手。在浴室门口,我就贴一个:“洗澡后擦护肤品”的提醒,以免因没有及时护肤而损伤皮肤。后来,我们家很多东西上都被我贴上了小纸条。

  现在,我已经不再需要这些纸条提醒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养成了自我健康管理的好习惯。

  活动资料广交友

  讲述人:汤淼鑫(北京市朝阳区)糖龄:35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正大干事业的时候,突然查出糖尿病。我想找些资料来研究,可跑了很多书店,只在一个小书店找到一本小册子,是一个日本人写的,内容很吓人,主要讲糖尿病是癌症的前期。看完后我很害怕。

  直到1989年,我在一篇抗糖文章中看到了希望,那篇文章是邓颖超写自己是怎么降血糖的。当时,我的病情有点严重,已经在301医院住院。住院期间,我曾看到一本医院专家编写的小册子,讲糖尿病患者怎么吃饭,怎样进行食物热量交换的。

  从1989年开始,在新华书店里可以陆陆续续买到很多讲糖尿病防治的书籍。我买了不少,很快,我就把糖尿病防治的基础知识都掌握了。

  我从一些医生朋友那里打听到各种医学学术会议的消息,拿着我爱人的医师资格证(她是妇产科大夫),去旁听这些专业会议。会议中常有一些活动资料,我觉得里面的东西挺好,可以帮助大家记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于是,我就带回来送给不同的病友。时间长了,这种活动资料也让我交到了不少朋友。

  相机拍出快乐

  讲述人:袁世梁(北京市东城区)糖龄:22年

  我是1989年底准备做手术时查出血糖高的,当时我以为是术前吃过巧克力,所以血糖才会高,做完手术后,没想到空腹依然达到14毫摩尔/升,就这样,医生告诉我,我得了糖尿病。

  从那时起,我就按部就班地用胰岛素治疗。2002年的时候,朋友建议我去医院听一听糖尿病讲座,这一去,我才知道,原来要学的糖尿病知识有那么多。

  起初在医院听讲座是边听边做笔记,但医生讲的东西太多,很多内容都记不下来。儿子给我出主意,让我带上照相机,用相机拍下医生讲课的内容,回家后慢慢看,慢慢记就行。

  于是,我就把单反相机背到了医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大课堂上。有时一堂课下来,我能拍七八十张照片,就这样,我越拍越多,内容涉及了北京19家三甲医院1500多堂糖尿病知识讲座。

  其实,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我能拍照片,借着相机,我还结识了不少谈得来的朋友。每次我把这些照片翻出来整理的时候,心中那叫一个高兴。

  本版编辑据读者口述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