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近日,由北京友谊医院主办、健康时报协办的“认识抑郁症,让心身更健康”心理讲座在该院门诊五楼大厅举行,近两百位听众跟随两位专家一起重新认识了听起来可怕又“难缠”的抑郁症。
主讲专家:
老少汇聚一堂,中间还坐着几个时尚女郎,每隔十分钟就爆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您一定想不到,这是一场关于抑郁症知识的讲座。“每个人身上都存有抑郁症的‘根’,当你的需求和得到的东西不一致时,抑郁就会‘发芽’。”讲座一开始,张久祥就告诉大家,抑郁症和我们每个人的距离都一样,压力、挫折、变故,都有可能把我们拖入抑郁的泥淖。
信号:您或许已经
超负荷了
“你应该谢谢抑郁症,没有它,你可能早就累死了。它会在你的身体支撑不住的时候及时提醒你,用一些症状迫使你休息,它是在帮你。”张久祥曾用这样一番话打开了一个个智商颇高、却被繁重的工作压垮的患者的心门。一般说来,抑郁症患者的智力、能力都会高于普通人,可他们偏又对压力敏感,很容易让自己的状态紧绷。如果出现抑郁、沮丧、情绪低落等症状,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弦”是不是绷得太紧了,想的问题太杂了。
源头:母亲的认可
孩子最看重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龙在65岁时做过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站在人声鼎沸的游乐场里,冲着远处的母亲喊:“妈妈,你看我怎么样?”……年迈的心理学大师因此认定,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最在意的其实是母亲的认可。肯定、欣赏、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可以帮助他建立自信,从而养成看重自己的习惯。柏晓利提醒,幼年时如果没能从母亲那里得到足够的认可,很可能埋下抑郁的“种子”。
提醒:抑郁症
爱缠青少年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张久祥发现,20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颇多,主要跟学习压力较大、与父母沟通不畅、遭遇挫折等有关。这些孩子常常表现为不愿意上学,很容易被老师、家长误认为是厌学,把病理状态当成思想问题,去说服、开导,结果是越教育症状越严重。其实,抑郁症和厌学是两回事,厌学的孩子离开校园和学习环境后,基本会恢复正常,而抑郁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甚至外出旅游,抑郁情绪都会一直持续。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