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际卫生组织曾在2002 年发布报告,糖尿病被认为是肾衰竭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今年6月刊载于《柳叶刀》(Lancet)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接近3.5亿。
在美国,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疾病,糖尿病肾病是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约为38%。
在日本,糖尿病肾病是透析的重要原因,约占透析患者的30%。
而在我国,尽管糖尿病肾病仅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但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可以预见中国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会不断增加。
肾脏是人体内清洁血液的“排污工厂”,1分钟可以过滤大约1升的血液。肾脏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全凭“工厂”里无数勤劳的“工人”——肾小球。肾小球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球状组织。
糖尿病对血管的损害可谓是“无微不至”,肾小球自然也逃脱不了它的“魔爪”。受高血糖的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会逐渐衰退,医学上称之为“肾功能不全”。这就形成所谓的糖尿病肾病。
本来肾脏在体内左右各一。当肾脏患炎症或肿瘤时,往往只是发生到一侧的肾脏。而高血糖对两个肾脏的影响是均等的。
糖尿病肾病发病后,肾功能下降,又会反过来助长高血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糖尿病肾病从初发病到最后共分5期。处于第1~3期的患者,通常不会有什么不舒服,尿液检查往往也只是发现少量的白蛋白,不会影响平日的劳作。
当进入第4期,尿中可出现持续的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肾脏功能受到损害,患者会感到体力大不如前。
第5期的患者往往合并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甚至出现尿毒症,需要人工透析。
3期以前的患者,经过妥善治疗尚有希望逆转或减缓肾脏病变的进展,而4期、5期的患者往往已经为时已晚。因此,一旦尿检中出现微量白蛋白,一定要接受必要的治疗。
小链接:24小时尿(单位:mg/24h)中白蛋白的参考值如下:
<30为正常状态;
30~300为微量白蛋白状态;
>300为显性蛋白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