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贫穷的人说:“我不快乐。”因为看见别人挥金如土,自己却家徒四壁;富有的人也说:“我不快乐。”因为整天忙于工作应酬,失去了自我。其实有时候,快乐像点燃的沉香,如果执迷于香木的价值,或感伤于化为灰烬的悲哀,那怎么能闻到飘散在空气里的芳香呢?
享乐转瞬即逝
乐趣回味无穷
谈到能改善生活的体验,大多数人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享乐”:山珍海味、和谐的性生活,以及金钱能买得到的一切享受。可是,还有那么一种感受,需要用不同字眼表达——乐趣:不仅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超越既有制约,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
在网球赛中险胜,证明自己的实力;阅读一本书,发掘新观点;在谈话中发表过去甚至不自知的事情——这都是乐趣横生的事。谈成一笔竞争激烈的生意,或做好任何一份工作,乐趣自在其中。这些事在进行的过程中,谈不上什么享乐,但事后回想起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真有意思!”
享乐的体验也能带来乐趣,但这两种感受截然不同。享乐可以不花力气,只要大脑特定中枢受到电击或药物的刺激,就能产生享受的快感;但是打网球、看书、谈话,若不全神贯注,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乐趣可言。
也正因为如此,享乐片刻转瞬即逝,不能带动自我成长。复杂性却要求把精神能量投入到具有挑战性的新目标。从孩子身上很容易发现这个过程。每个小孩儿一开始都是小小的“学习机器”,每天尝试不同的新动作、新词汇。当孩子学会一种新技能,脸上那种专注的喜悦充分说明了乐趣的真谛。
不幸的是,成长与乐趣之间自然的关联会渐渐消失。或许因为入学以后,学习就变成了一种额外的负担,掌握新技能的兴奋不见了。人往往要求附带的报酬,才肯在新目标上投注精神能量,以至于无法再从人生中汲取任何乐趣,唯一的积极体验只剩下享乐了。
《当下的幸福》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美) 中信出版社
专注带来快乐
复杂产生痛苦
一些朋友的谈话和著作几乎使我断言,快乐在现代社会里是不可能的。然而,我通过反省,认为并不是这样。我认识一个快乐的园丁:他始终致力于消灭兔子的战争,他认为兔子狡猾、残暴,虽已年逾七十,每天都要干上一整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要走十六英里山路,但他的快乐无穷无尽。
但是你也许会说,这些简单的乐趣对于我们这类上等人是不起作用的。与如兔子般弱小的动物作战,能有什么快乐可言?我认为这个论点是荒谬的。一只兔子要比一个黄热病的杆菌大得多,然而一个上等人仍能在与后者的交战中找到快乐。
教育所造成的差异仅在于借以获得这些乐趣的活动。成就上的乐趣要求有各种困难,事先似乎并无成功之望,但最后终于成功。这也许就是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乃为幸福之源的主要原因。低估自己的人总是因成功而吃惊,高估自己的人则总是因失败而吃惊。前一种吃惊是愉快的,后一种吃惊是不愉快的。
在社会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中,目前最快乐的人当数科学家。他们当中的最杰出者,很多是感情简单的,他们往往从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以致能从饮食甚至婚姻中感受到愉快。艺术家和文化人认为他们在婚姻中不愉快是必然的,但是科学家却往往能接受旧式的家庭之乐。这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已完全集中在工作上,无暇闯入他们不起作用的领域,无需复杂的情感。情感上的复杂性很像河水中的泡沫。当障碍破坏了平静的水流时,泡沫才会产生。但是只要生命力不受阻碍,表面上便不会掀起波浪。
《罗素说快乐生活》 伯特兰·罗素(英) 现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