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6月02日> 总第832期 > 20 > 新闻内容
5年骨折6次才治骨松
健康时报记者常 宾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由中华医学会健康促进会、健康时报主办的防治骨质疏松宣传周活动在解放军总医院举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500多名患者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参与了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专家义诊以及科普讲座。

  讲座专家:

  唐佩福,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博导,擅长骨质疏松及骨创伤治疗。

  宋守礼,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副教授,擅长骨质疏松及老年骨科伤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治。


  多一半的检测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少情况,其中20%左右确诊骨质疏松、30%左右骨密度接近正常值边缘,是骨松高危人群。图为骨松患者咨询专家检测结果。常 宾/摄


 

  黄老太5年前第一次骨折,是在左手前臂,不久后,她弯腰去倒米袋,忽然发现自己背部疼得不得了,再次去医院,医生说是腰椎劳损,给她开了点药就让她回家了。后来,黄老太发现自己的背部已经完全驼起来,上几步楼梯就要大口喘气。最后,医生推荐黄老太去看看骨质疏松专科,结果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心,医生很惊讶地发现,原来5年内黄老太骨密度下降情况非常严重,已经相继隐性骨折了6次,还有几次骨折她自己毫不知情。

  很多骨折最早都是从手前臂或腰椎开始的,这时就要考虑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对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又称隐性骨折的患者来说,一个地方出现骨折,其他地方也会跟着频频骨折,由于疼痛不明显,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或被错诊为腰肌劳损或腰椎间盘突出。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病例故事,在中国,骨质疏松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很多人甚至发生过骨折也没意识到要查查有没有骨质疏松。骨折过的人,尤其是我们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同志,发生第一次骨折很可能跟骨质疏松有关,如果不对骨松病情加以控制,那么第二次骨折发生率提高5个百分点。

  有调查显示,在上海仅3%的髋部骨折患者接受了骨密度检查,仅15.8%的女性及10.7%的男性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果把单纯补钙也算作治疗),男女平均下来基本上只有一成多骨折者重视防治骨质疏松。

  骨折后的人群以及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如绝经后妇女、高龄人群等,可应用的抗骨松药物非常多,有针剂(1支/年或1支/天)、鼻喷剂以及口服制剂等。此外,大多数人只在意钙的摄入,而忽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骨骼中的关键作用。打个比方,成骨细胞是修房子的工人,破骨细胞是使用房子的人,房子越久就越需要修补,骨骼也是一样,对骨松的防治,就是要促进成骨细胞成骨,抑制破骨细胞破骨。同时骨松患者要适当增加运动,防止跌倒和再次发生骨折。

  健康时报记者常 宾整理


 

  八类人需要重点做骨密度检查:

  1.中老年人每年都要做一次检查;

  2.缺少运动者或长期节食减肥的人群;

  3.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的患者;

  4.月经初潮晚的女性;

  5.卵巢功能异常或已绝经的妇女;

  6.有慢性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的人;

  7.长期抽烟喝酒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肝素、皮质激素、抗癫痫、化疗等药物者。

  8.患有甲亢、甲旁亢、1型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类风湿的患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