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病患数量巨大的慢性疾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巨大。藏医学把糖尿病称为“京尼萨古”病,汉语一般译作“尿消症”。所谓“京尼萨古”,“京尼”意为尿频,“萨古”指消耗体能的混浊之液,也就是说小便频繁、尿液混浊、消耗体能是本病的本质特征。
起居不当、过食是“京尼萨古”病的主因
藏医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构成人体物质基础的三因素(隆、赤巴、培根)、七精华(饮食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髓、精液)及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之间维持着相对动态平衡,从而共同保持人体生理活动。
“京尼萨库”病的病因主要是有了饮食、起居不当等外缘因素后使“隆”、“赤巴”和“培根”三者平衡失调而引起。《四部医典》中记载:“过量进食咸昧、甜味、酸味及性重、寒的食物,长期居住于潮湿之地,致使培根和脂肪偏盛,不能升化成精华被吸收而流入膀胱,遂发本病。”《蓝琉璃》中说:“长期居住于潮湿之地等原因而肾脏功能减弱,不能分化水液中的糟粕与精华,直接落入膀胱”。
全面调和“三因”,方可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血糖的升高,而是并发症的危害。常规用药只能起到降糖、控糖的作用,由于其作用单一,无法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残酷的数字表明:目前我国6000万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都有并发症。
藏医学认为糖尿病会引发“能消赤巴”(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强、培根丹且(各靶向脏腑器官对葡萄糖的吸引)和吐塞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有害物质的排出)减弱,造成三因失衡,从而形成全身性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代谢综合征。
藏医认为糖尿病为百病之源,根在胰腺,病在全身。要治愈糖尿病,不仅要控制血糖,恢复胰岛素的正常代谢,还要全面调合三因平衡,才能让全身病变器官逐步康复。
药物为主,饮食、起居、行为为辅疗法
藏医对“京尼萨库”病的治疗方法分为饮食、起居、行为疗法及药物疗法和外治法。对此在《四部医典》中有详细的记载。
在饮食上,糖尿病患者要以陈旧之粮食为主食,肉类要吃一些生活在干燥地带的动物肉类,还要忌食味甘、咸和性凉的食物。运动方面,要坚持在温暖的地方做适量运动,禁止受凉,不能居住潮湿处。
服用药物是藏医治疗“京尼萨库”病的主要方法。藏药中有经典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比如全国连锁藏药专卖店金诃藏药馆里的金诃地骨降糖胶囊,它组方中的药材均采自青藏高原,还含有珍贵的冬虫夏草。
金诃藏药馆全国连锁加盟热线:029-8833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