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婚礼上,父亲牵着女儿的手走到新郎面前动情地说:“今天我把心爱的女儿交给你,希望……”说到这里,这位父亲哽咽,眼眶里含着泪花,许久说不出话来。在身旁的女儿一再晃动他的胳臂,也不禁热泪盈眶。
女儿满含深情地向大家说:“此时此刻,我很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是他们把我养大成人,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父亲每天都到学校门口去接我;上高中时离家远,母亲每天给我做好晚饭送到学校……”坐在桌旁的母亲也听得泪流满面。
熟悉他们一家人的朋友介绍道,这位父亲是位硬汉,长得身高壮实,工作上雷厉风行,可他今天竟流下了眼泪,足见其对女儿的万分疼爱。刚才这番父女的话语,是他们一家人浓浓亲情的流露与传递,在场人都为之动容。
亲情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尽管有的人与亲人天各一方,相隔万里,但心中的亲情永不断。浓浓亲情贵在浇灌,而浇灌就要不断及时地传递。
有这么一个女性,虽已结婚育子,但仍经常抽时间回母亲家看望。帮助母亲干点家务活儿,或坐在一起聊聊天。而另外一个女孩,在事业上是个强者,整天忙于各种工作,虽然有时也打电话问候,但一直没有回家看看母亲。
日子一长也就忽略了,直到母亲病危去世,她才来到母亲面前。在母亲的墓碑前,她长跪不起。其实,这个女孩很爱她的母亲,她后悔没有经常看望母亲,以至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我们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含蓄,即使在亲情传递上也是如此。有时觉得“一家人不好意思说”,有时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在亲情传递上,要勤于传递、善于表达,这样才能使亲情之花盛开得更鲜艳。
为何要这样呢?首先是老辈人需要。老辈人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很不容易,其间的苦辣酸甜他(她)们知道,由此而形成的亲情,在他(她)们心中更是浓烈。到了晚年,儿女们都各自成家,有的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但老辈人对儿女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他(她)们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每当节假团聚时,这些老人们格外地高兴。但当儿女们离开后,又陷入无限的怅惘、孤寂之中。此时此刻,儿女们的亲切问候,会使他(她)们感到无比的欢欣。倘若在问候的基础上再添加些亲情的回忆、亲情的表达,那更会使老人们心花怒放。人老了,爱怀旧,恋亲情,作为儿女多一些亲情的传递,有助于老辈人的身心健康。
同样,儿女们也需要向老辈人传递亲情。父母把自己养大成人,感恩之情常在心中,孝敬父母更是人间常理。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越到了这个年纪,越知道亲情的可贵。在平常的日子里就应该多传递、多交流,才算尽到了一份孝心。
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照、需要呵护,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这滋养,看似无形,功效却大得很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