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3月31日> 总第815期 > 07 > 新闻内容
说闲适
刘国昌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查看次数:  

  有位年轻朋友在一家外企当白领,收入虽不少,但工作甚忙,夜班、白班来回转。一日他抱怨说:“这日子过得挺没劲儿,烦得很!”我劝他:不妨适当放松一下,过点闲适的时光。

  “什么是闲适的时光?”朋友来了精神。

  我说:闲适就是清闲、安逸的意思,清闲、安逸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状态。人这一辈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劳作,二是休息。二者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只强调休息忽略劳作不行;而光知道劳作不注意休息也不行,至于说在纷扰浮华的环境下把自己搞得心烦意乱、躁动不安,那更不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特别需要一种闲适的心境和状态。

  如此这般说教之后,年轻朋友道:“那我也试试,过过‘闲适’生活,看看怎么样!”

  过了小半年的光景,我们又见面了,他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笑呵呵地引我到他家的阳台上指着一个带滑轮的单人沙发说:“这是我‘闲适’的宝座。”原来他每天都找点时间在这儿坐坐,旁边的小茶几上可以摆一壶沏好的茶水,不时品饮。而他自己则怡然自得地坐在沙发上,或在阳光照耀下闭目养神;或观赏风景、听听鸟鸣;或听着音乐望夕阳西下遐思……

  “几个月下来感觉怎么样?”我不禁问道。

  “感觉好极了,每天这么一‘闲适’,心静下来了,仿佛这个世界就是我一个人的。彼时彼刻少了一份世俗的纷争与喧闹,却多了一份超然于世外的恬静和淡然。那时候,我想的全都是美好的人和事,心里充溢着温暖;有时我也什么都不想,任凭思绪随意飘荡,一种愉悦感却油然而生。”

  看得出,朋友对“闲适”进入状态了,不错!

  过去一说“闲适”,往往被视为一种消极的东西。其实,闲适本身没有什么不好,它实际上是调剂人们生活的一剂良方。

  闲适不是游手好闲,也并非随意游荡,而是说要把心置于一种平静的状态。在此时可以外出散步看看路边的花草树木,也可以翻翻书报杂志,还可以画画山水、练练书法,或者索性什么都不做,闭目养神。如此这般下来,不仅疲惫的身体得到了休息,躁动的心绪也归于平静,进而达到滋养心灵、焕发精神之目的。

  闲的意趣,更为不少人所推崇,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韦应物的“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再到黄庭坚的“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这些都表明,人们适当地“闲适”,投身自然,寄情山水,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是赢得快乐的阶梯,而这些我们过去往往是忽略的。

  时值社会的转型期,摆在人们面前的机会不少,但“泡沫”也多多。在这种情况下,是心神不安,还是淡定怡然?是随波逐流,还是胸中有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前一种心态不可取,后一种心态当提倡,而要做到这些,有意识地过一点“闲适时光”必不可少。因为,闲适能将你引入人生的最佳状态——无焦虑、无烦恼、无躁动、无莽为;使你日日处于悠然之态,在“乱花迷人眼”面前神闲气定、游刃有余、展翅翱翔。

  现代忙碌的职场人尤其需要闲适,不是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