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近四十的妈妈,每天为女儿操劳。女儿吃饭慢,她就在那儿干等着,有时索性给女儿唱起歌来。女儿高兴地说:“妈妈,我发现您很活泼啊,像个小孩儿!”妈妈听后脱口而说:“闺女,你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岁数大了,你和弟弟还小,妈妈不敢老啊!”
“不敢老”,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道理。不敢老,不是不愿老,也并非不服老。人活在世,哪有不老的?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敢老”说的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是一种勇于负责任、担重担的精神和毅力。
不是吗?这位妈妈上有老、下有小,她要照顾这个家啊!她说“不敢老”,其实就因为有这样一个责任在身。举凡人等都有这样的责任,这责任似乎是命中注定、与生俱来的。不管你是为人丈夫还是为人妻子,照顾老人、培养小孩,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切实担起这个重任,言称“不敢老”——有健康的身体、有无限的爱心,则是十分重要的。
照顾家庭要有这种“不敢老”的精神,在其他方面不是也应该这样吗?比如在岗位上要把自己负责的那份工作认真做好,不可有一点懈怠;在事业上要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儿坚持不懈,不可稍遇挫折就灰心丧气。要看到,人生路漫漫,责任伴始终。“不敢老”,其实就要将这份责任负责到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未必人人都有这种“不敢老”的精神。有的人二三十岁就暮气沉沉,干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有的人时近中年为劳累所困,没了勇气和信心,对今后感到渺茫;还有的人退休之后就开始唉声叹气,感到“来日不多”。凡此种种没有一点“不敢老”的气魄,早早就把自己先“老”了,实在是不应该。
人生在世,贵在有一种精神。陕北榆林有位老汉年近七十,但每天坚持到地头背石头压沙,别人劝他该歇歇了,他说:“不敢歇啊,别等我死了,玉米面就没有了”。
笔者老家有位远房亲戚,他老妈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给人家打零工,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干起活来干脆利索。有人看她也就五十岁出头儿,她却笑笑说:“六十多了,咱是没资格老啊,孩子还小呢。”看看这些人的精神头儿,着实让人敬佩不已。
也许有人会说,人和人不能比,谁让咱天生命苦,赶上那么多烦心事儿。言下之意,无非是说他没有“不敢老”的精神是有理由的。生活中谁都有难事儿、烦事儿、糟心事儿,即便是那些具有“不敢老”精神的人也是这样。但难能可贵的是,人家就不把这些事儿当回事儿,而是敢于面对,勇于承担。他们在“不敢老”精神鼓舞下,兵来将挡,水来土埋,没有怨言、没有颓废,凭着一口气顽强地坚持。人家都能这么做,我们有些人包括一些年轻人为何却做不到呢?
“不敢老”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感,更是一种人生的高境界。有这样的境界,就能把家庭构建得快乐幸福,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把工作搞得好上加好。但愿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精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