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心梗救治日|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平均5个小时!心梗救治慢了

2022-11-20 14:20:0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心梗就是跟时间赛跑,发病2小时、6小时,治疗效果差异很大。”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痛分会委员郑晓晖告诉人民日报健康记者,每年的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1120)别有深意,意在提醒大家关注两个“120”,即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第一时间拨打120,其次是争取在120分钟(2小时内)接受治疗。”

11月20日是我国第九个“心梗救治日”,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发心梗患者约60万例,另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019年我国城市、农村地区急性心梗死亡率分为60.2/10万、78.24/10万。

\

8月17日晚,患者被120送至医院急诊。新华社记者陈钟昊 摄

从发病到就医平均5个小时

“如果不是抢救得及时,可能就是终身的悔恨。”时隔大半年,王力(化名)回忆起父亲突发急性心梗的情境,仍然心有余悸。王力对这个日子记得特别清楚,当天下午一点半,正在会议中的他接到了父亲从医院打来的电话,“我不太舒服,可能心脏出了点问题。”父亲语气平静,让他误以为不过是老人家常见病痛罢了。直到下午五点半,他结束会议赶到阜外医院时,父亲已经陷入了昏迷,医生告诉他,“溶栓只开通了5%,血管还有95%是堵着的,必须尽管进行手术。”

根据王力的叙述,他的父亲是当天上午感觉胃痛和胸闷的,忍了4个小时之后到了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就诊,后经社区医院拨打120救护车送到了阜外医院。从出现症状到医院就医,王力的父亲花了5个小时,而在临床上,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2小时。

急性心梗,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002—2018年急性心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19年略有降低,2019年我国城市地区急性心梗死亡率为60.2/10万,农村地区则为78.24/10万。

“能否尽快去医院就诊就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临床上心梗的病人猝死高发的第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刚发病时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即使没有发生猝死,持续发病时间越长,坏死的心肌细胞越多,当血流阻断6个小时,心肌坏死率可达 70%~80%,严重影响预后。临床上普遍认为,急性心梗发病后的黄金救治时间是2个小时(120分钟),但我们国家的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救治的时长普遍超过2小时。”郑晓晖感慨,我们的心梗救治还是太慢了!

由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两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44分钟以及314分钟。

心梗正在“年轻化”

“在心梗防治领域,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近十年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纵向来看,我们从症状发生到接受救治的时长从2011年的11~13个小时,现在已经缩短到平均5个小时左右。但在横向的对比上,我们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差距明显,” 郑晓晖表示,这背后主要的原因还是公众对心梗症状以及及时就医的认知不够。

在郑晓晖的印象里,在临床中遇到的因为“拖延就医”,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的案例并不少见。而近年来心梗患者出现的“年轻化”趋势,更让郑晓晖觉得,加强公众教育迫在眉睫。“我收治过的最年轻的心梗患者是一名21岁的大学生。我国的心肌梗死年轻化非常明显,原来根本不这样,那时候在病房里面找到一个心肌梗死很典型的心电图都很少。现在20~30岁的心肌梗死都不罕见,但现在在很多年轻人的刻板印象中,心梗仍然只是一个‘老年疾病’。”

如何加强心梗防治?郑晓晖建议必须加大心梗防治宣教力度,系统地普及心梗急救知识、预防知识,希望更多的潜在患者能够通过健康生活习惯,降低心梗发生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全国医院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室专科的医疗服务能力,打通急性胸痛救治的“第一公里”。

(运营:齐钰)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