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张赫实习记者侯佳欣)“非必要不离义!非必要不聚集!”8月7日下午,浙江省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来自也门、阿富汗等外籍志愿者正在开展巡逻工作。他们一手拿着录好的提醒,一手拿着喇叭,以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语、波斯语6种语言重复着开头的防疫提醒。
外籍志愿者在社区内宣传防疫知识
“8.2”疫情发生以来,义乌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319例,其中2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管控加强。
鸡鸣山社区被称为“联合国社区”,现有2.9万人口,其中包括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境外人员。疫情期间,一些外籍人士主动要求参与抗疫工作,成为了社区抗疫团队中一抹别样的色彩。
来自也门的卡森正是7日巡逻小队中的一员。在社区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帮忙给外籍人士打流调电话、向外籍居民宣传防疫知识……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卡森几乎日日都在忙着社区的志愿工作。
“社区哪里需要我,我都愿意去帮忙!”来自也门的卡森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己17岁就来到了中国,求学、工作、结婚、生子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想要多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卡森在社区卡口执勤。受访者供图
荷兰籍居民Adu来义乌生活已经15年,谈及参与抗疫工作,他说道:“我能帮忙就帮忙。”
荷兰志愿者Adu进行常规消毒。受访者供图
“外国友人志愿队目前有84名成员,主要由国际学生和在义工作的外籍人士组成。”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祝燕芬介绍,成员来自荷兰、摩洛哥、印度、哥伦比亚、巴基斯坦、也门等60多个国家。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社区服务、文化交流、疫情防控等多个方面,他们用志愿服务架起了中外的“连心桥”。
(运营:孙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