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3人因蜱虫病死亡,河南信阳为何是蜱虫病高发地?

2022-06-01 17:43:09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5月30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河南信阳市潢川县,有三位老人都因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病)而不幸病逝,还有一人正在治疗中,而他们都曾为一名此前去世的感染者净身。健康时报注意到,这不是河南信阳第一次发生此类事件。

(健康时报 孙欢)5月30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河南信阳市潢川县,有三位老人都因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病)而不幸病逝,还有一人正在治疗中,而他们都曾为一名此前去世的感染者净身。健康时报注意到,这不是河南信阳第一次发生此类事件。

\

早在2007年,信阳市就报告了河南省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该疾病的主要病因是感染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此病原体主要通过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的方式传播。据新华社报道,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2010年9月8日晚对外通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而由于处理尸体而造成的继发感染,也有先例。2018年5月,同样是河南信阳市,也曾发生过一起蜱虫中毒家庭聚集性疫情。首例病例确诊后,在住院和死亡期间,共有5名家庭成员参与了护理和遗体处理,其中3人被传染,但好在经过治疗后痊愈。

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年发布的《河南省2017-202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分析》披露,2017-2020年河南省累计报告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例1767例(疑似病例1000例、确诊病例767例),年均发病率为0.46/10万。死亡11例(疑似病例3例、确诊病例8例)。2017-2020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20年发病率高于2019年。

从分布来看,2017-2020年,河南6个市和28个县(区)有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信阳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占95.13%(1681/1767)。发病例数居前5位的县(区)分别为信阳市的商城县(425例)、光山县(397例)、浉河区(268例)、平桥区(204例)和罗山县(187例),共报告1481例,占河南省病例总数的83.81%(1481/1767)。

信阳为何成为蜱虫高发地?上述刊载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分析,信阳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蜱等媒介生物的生长繁殖,且当地的长角血蜱具有较高的新布尼亚病毒携带率。此外,信阳市还是盛产茶叶的地方,5月为采茶旺季,人群暴露于蜱等媒介生物的机会较多,感染风险较高。

健康时报注意到,河南、湖南、辽宁大连等地的疾控中心近期都发布了蜱虫健康风险提示。江西省儿童医院中医皮肤科的黄敏医生曾接诊过一位被蜱虫咬伤的婴儿,他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每年夏天到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病患中,约有20个被蜱虫咬伤。夏天被蜱虫咬伤的概率很高,尤其是在长江以南的区域,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也会有致命的危险。”

黄敏医生说,按照原卫生部发布的《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河南省疾控中心提示,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医护人员、患者的陪护人员等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

另外,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运营:周学津)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