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发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三定方案”终于出炉,为机构的职责权限、人员配备和工作运行提供了基本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职能转变提出的要求中特别强调,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网络,坚持将预防关口前移,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为疫情防控主战场之一的湖北宜昌市就把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建设摆在了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位置,抓住中央支持湖北省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与上海翼方健数公司合作,建设实施了“宜昌市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和智慧化预警信息系统项目”。该项目采用隐私安全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宜昌市长期以来积累、汇聚的大数据资源在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起来。项目不仅可以准确预测未来几天传染病及症候群人数,提前预警疫情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统一治理,准确提取电子病历中的症状、检验检查、诊断、用药等关键信息,结合居民个人及工作、学习信息以及药品零售、天气、网络搜索热点等多源数据,从中发现传染病热点,实现数据驱动的疫情防控。
2月17日,在宜昌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打开宜昌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全市实时预警信息跃然屏上,实现防疫数据一屏掌控。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培介绍,系统实现病例和症状监测信息直接抓取、实时汇集,做到传染病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提高疫情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
宜昌市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和智慧化预警,是典型的数据驱动的智能传染病防控案例。据介绍,基于该项目构建的隐私安全计算平台和治理后的健康医疗数据资产,通过政企数据融合及各部门数据协作实现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极大提高评估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城市治理赋能。
此前,由《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主办、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的“2021年后疫情时代健康医疗数据的安全保障和智能分析”研讨会在宜昌召开。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以及相关省市卫健委、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参会嘉宾对宜昌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开放程度予以高度认可,认为宜昌样板为各地卫健委及疾控中心的医疗数据应用开放提供宝贵的参考经验,为湖北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疾控“宜昌样板”。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