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王振雅)“2月12日晚18时左右,一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转运杭州进行肺移植的路上,心衰加重,心脏骤停,最终去世。”
对此,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深感惋惜,陈静瑜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呼吁,不要把肺移植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病危了才来做,肺移植要趁早做。
陈静瑜教授。受访者供图。
“许多呼吸衰竭的病人,到了最后一步才来做肺移植,已经太晚了。”2月13日,陈静瑜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说,肺移植手术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手术,而非救命的手术,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年要做1万台肺移植手术,而实际上才做几百台,大部分需要的患者,都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肺移植手术。
陈静瑜教授无奈的说,“肺移植手术只能救有缘人。2021年,全国共完成了760多例肺移植手术,这也意味着超9成的病人,应该做却未进行肺移植手术。肺移植手术对肺供体、患者身体状况要求很高,在病危时才进行肺移植手术,费用高且手术成功率低,有的患者甚至没等到手术就去世了”。
陈静瑜多年来仍呼吁,肺移植不是用来救命的,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心衰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吸氧气时就要尽早进行肺移植手术评估,而不要等到生死关头才来进行肺移植。
网友评论